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酌》原文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酌》原文与鉴赏

作者: 赵德福 【本书体例】

【原文】:

於铄王师(1)!遵养时晦(2)。时纯熙矣(3),是用大介(4)。我龙受之(5),蹻蹻王之造(6)。载用有嗣(7),实维尔公,允师(8)

【鉴赏】:

武王伐纣是历史上一件大事,在社会发展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大武舞(或称大武乐章)是表现这个历史事件的,因此在历史上有其重要意义。据记载,周代最大的乐章是大武之乐,共六章。但是这六章的名称没有能确凿地记载下来。后来的学者多方推论,认为酌诗是大武乐舞的首章歌辞,归纳其原因:其一,大武舞的第一曲是表演“北出”的,即表演武王帅兵北伐之事。郑玄礼记注曰:“象武王始出伐纣,至孟津而大会诸侯也。”而周颂·酌篇正是讲武王伐纣的事,并与武章诗上下呼应,章法相同,推知酌、武是挨着唱的;其二,酌篇所反映的军事政治情况与武王伐纣背景密合无间;其三,酌篇名应作“灼”即“於铄王师”之“铄”,一方面是“烁”意,一方面也概括诗大意——全诗言光明到来,我们就要打仗了。由于命名上与大武乐章其他几章如武、赉、桓、般名法相同;其四,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武子言整军经武之事先引酌诗,次引武诗,可知在春秋之世酌章在前,而武章在后。由此可知,酌一定为大武乐章其中之一,并且是第一章。近代王国维也进一步论定周颂中的昊天有成名、武、酌、赉、桓、般等六篇即为大武乐的六章。此说虽然缺乏确凿证据。但酌是其中之一章,歌颂武王灭商的著名乐曲歌辞却是可以肯定的。礼记·内则云:“童子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勺”即酌,“舞勺”说明酌是周代著名舞乐,并已被列为奴隶社会贵族少年必修课之一。可见,酌诗在当时已家喻户晓了。

酌诗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反映了武王“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的功勋。据史书载:商纣王是位暴君,很不得人心,而周朝到文王时已国力强盛,武王灭纣已是水到渠成。相传在伐纣战争中,虽则武王兵力不强,但士气旺盛,杀敌英勇。纣王虽发兵十万,却人心不附,纷纷逃亡,士兵倒戈,结果纣王自焚而死。武王伐纣顺乎历史潮流、深得人心。这决定了功利性较强的酌诗而千古传唱。酌作为大武乐有机组成部分,不象一般文辞,若果离音乐、舞蹈,“早失春光一半”,剩下一个空洞洞的外壳。也不象一般文辞“味同嚼蜡”孤立看不那么烂漫。透过酌诗谀词颂声还可嗅到其浓郁的青春气息,透过概括性和涵盖力较强的酌诗可窥见其重要的史学价值。

全诗八句,前两句“於铄王师,遵养时晦”,“於”开篇以赞叹语气,接着表现了人们对建立卓然功业的武王的敬意。以“铄”形容武王伐纣,写商纣用“晦”称代,对比中显露出纣王的“无道”和武王的“美盛”。以简纣文笔显示出褒贬分明的感情色彩。三、四句写武王伐纣的成功带来了天下澄平盛世,“时纯熙矣,是用大介”用简朴而厚重的语言颂扬了伐纣使得天下重见光明,从此天下永垂吉祥。五、六句更集中讴歌了武王深得民心的功德。“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指出武王得宠乃是上天恩赐,对赫赫功勋归于武王所为,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迷信色彩。后二句“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是誓词,表明后人决心承继祖业,效法前王。以恳切语气,虔诚的态度立誓。全诗前六句歌颂武王立国之功,后二句祭告周朝祚胤永锡,以慰先王。总概全诗大意:武王率师攻克殷商,从此周朝国运隆昌,我大周承受帝业,后继有人,武王永远为后人榜样。

酌诗最初是配合乐舞用作朝廷宗宙祭祀的舞曲歌辞,不似今日之“涸辙枯鲋”。它有活泼的生命,如果我们发挥自己想象力不难嗅到它原有的馥郁。酌诗同大多的颂诗一样是写“告功成”、“美盛德”之作,但又不是象其他颂词里所歌颂周的远祖有那种神话传说式的荒诞离奇的形象色彩,而是天下人拥戴的实实在在的率领王师的君王。从政治、道德观念出发对武王立国功绩予以颂美。

酌诗语言典深,词语严正,概括性强,涵盖力广,是本诗艺术表现方面显著特点。由于本诗是祭祖之乐,没有对武王立国的历史事实和功绩作详细追叙,以“告功成”代替咏史;歌颂赞美代替叙事。篇章短小,节奏舒缓,气氛肃穆。带有宗教文告色彩,形式已具散文化特点。

猜你喜欢
  • “五湖泛舟”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五湖泛舟》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国语·越语下》:“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王曰:‘不谷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

  • 精品唐诗之杜甫《赠花卿》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杜甫的《赠花卿》是一首描写朝廷混乱的政治风云的诗。通过描绘花卿与朝野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政治腐败的不满与忧虑。诗中运用了揭示哲理的手法,既有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也有对权力腐败的愤慨。诗中的意境绽放出浓郁的忧国忧民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

  • 关于秋天屈原的诗句,补充下列描写秋的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秋天屈原的诗句,内容包括屈原有写秋天的诗吗,补充下列描写秋的诗关于秋的诗词示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屈原有名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 刘禹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

  • 千家诗《秋风引》译文与注释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

  • 精美古诗词鉴赏(2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精美古诗词鉴赏,内容包括2030首古诗词及赏析,优美古诗词赏析,优美诗词赏析+出处。《送别》 作者:唐代王维 原文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2、翻译 请你下马来

  • 胡识·那些年,我做了偷爹贼

    胡识·那些年,我做了偷爹贼胡识我到家的那个上午,家里空荡荡的。只有瘦骨嶙峋的爷爷躺在椅子上晒着太阳养病,旁边是一只装满脏衣服的水桶

  • 《景仁欠道斋礼院予与和叔过之值其方饮引去二赏析》

    【原题】:景仁欠道斋礼院予与和叔过之值其方饮引去二君以诗见谢三首·{缺}

  • 典故“未能免俗”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注引 《竹林七贤论》

  • 苏轼《咏汤泉(在白水山。)》全诗鉴赏

    积火焚大槐,蓄油灾武库。惊然丞相井,疑浣将军布。自怜耳目隘,未测阴阳故。郁攸火山烈,觱沸汤泉注。岂惟渴兽骇,坐使痴儿怖。安能长鱼鳖,仅可燅狐兔。山中惟木客,户外时芒屦。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