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 夏衍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出来,都没有这种力气,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颗小草的生成吗?他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望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的大,如此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一九四○年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借描写花草树木,抒发自己的情感、意志、理想与追求。唐朝白居易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名句;清代周敦颐著爱莲说表达心志;鲁迅先生则以“野草”命名散文集,表现出对黑暗腐朽社会的憎恶和韧性战斗精神;此外,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等都是借草木抒怀。夏衍的野草同样属于寄寓言志之作。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处于极其艰苦的时期。无论沦陷地或是孤岛的民众,都深陷于饥饿、贫困、痛苦的深渊里,而社会则在愈演愈烈的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边缘苟延残喘。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一般人会回答是“象”、或“狮子”或“金刚”……作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植物的种子显示出来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以结构非常致密的人的头盖骨被分解为例,印证了植物种子的力量之大。接着,夏衍又以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笋和小草的生长为例,进一步阐明这个问题:不管在他们的上面压着多大的石头,也不管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如何狭小,种子的根都能往土壤里钻,它们的芽则往上顶,显示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里,作者说的虽是种子和野草,却又不单指种子和野草,种子和野草在这里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它们象征人民的力量、进步的力量和抗战的力量。就像种子的力量不被人们所认识一样,人民的力量、进步的力量、抗战的力量暂时也不被人们所认识。人们看到的是貌似强大的石块、貌似强大的反动派和貌似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本文的意义,就在于要人们认识到人民的力量、进步的力量、抗日的力量的伟大!
文章的另一层意思是,要人们学习植物“种子”的精神。植物种子即使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堆中,也决不悲观和失望,反而把阻力化为动力,把这看成是磨炼自己的机会。种子的生命一开始就和斗争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的力,不达目的决不善罢甘休的力,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面对着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我们要学习“种子”的精神,绝不能悲观失望,要具有一种“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的力,不达目的决不停止决不善罢甘休的力。如果认真这样做了,我们就能掀翻压在我们头上的石头,就能赶走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最后的胜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们对于野草的生命力早有认识,夏衍野草的思想艺术成就,就在于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它把种子、野草和人民的力量联系起来,赋予它新的意义和境界。
-
干吉,又作于吉,干室,琅邪(今山东临沂)人。东汉末方士。据《后汉书》记载,干吉于曲阳泉水上得神书170卷,号《太平清领书》。汉顺帝时(公元126—143年),干吉弟子宫崇将该书献于朝廷,但当时未能流布
-
【原文】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处】唐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 【意思】 二十四桥: 故址在扬州西门外,一名红藥桥,相传古代曾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另一说,指扬州的二十四座桥。玉
-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 ① 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 【注释】 ①命:命名。 【译文】 “马”这个名称是命名形体的,“白”这个名称是命名颜色的,而命名“颜
-
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多情白发三千丈,无用苍皮四十围。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为君垂涕君知否,千古华亭鹤自飞。(泾之兄汴亦有文,死矣。)
-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 是李贺的一组著名五绝。“言马”“而意初不在马”,实为 “借题抒写”而作。它“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 (王琦)
-
江雨飒长夏,府中有馀清。我公会宾客,肃肃有异声。初筵阅军装,罗列照广庭。庭空六马入,駊騀扬旗旌。回回偃飞盖,熠熠迸流星。来缠风飙急,去擘山岳倾。材归俯身尽,妙取略地平。虹霓就掌握,舒卷随人轻。三州陷犬
-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①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② 【注释】 ①棹(zhao照):一种划船工具,形状如桨。西湖:指颍州(今安
-
饮酒已输陶靖节,作诗犹爱邵尧夫。若论老子胸中事,除却溪山一事无。
-
腥血与荤蔬,停来一月余。肌肤虽瘦损,方寸任清虚。体适通宵坐,头慵隔日梳。眼前无俗物,身外即僧居。水榭风来远,松廊雨过初。褰帘放巢燕,投食施池鱼。久别闲游伴,频劳问疾书。不知湖与越,吏隐兴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