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达然《回家》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噪着要回家。有乡思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连没老家的也要返乡间。
西方人的乡情虽也诗意,却不如中国的丰富深刻。希腊史诗奥德塞叙述伟大的回家旅程,但自荷马以后,西方人漂泊更远了。英国作家却斯特顿(Cilbert Keith Chesterton)认为英诗里最美的一行是“遥远的在山那边”。有些诗人,像格雷、朋斯、丁尼生,也写过类似的诗句。一直到当代小说里,海明威的老人在鱼被吃后,想起究竟什么打败他时,他大声自答:“没有,是我走得太远了。”然而走远后,西方人并不一定像中国人感到“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这归心在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上,也在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上;无动词,因诗意已被乡思贯通了。乡思扩展了民族与历史意识。英文里的“父土”、“母土”,或“家土”,我们叫“祖国”,把时间推得更远,感情拉得更近了。英文里的“生地”或“家镇”,我们叫“故乡”,把时空亲切地连在一起。中国诗人甚至把空间概念“旧家”或“故家”当作时间概念“从前”用,仿佛提到过去就想起家。
家与孝牵住中国人,照礼不许远离。然而留在家有时更要挣扎。唐朝王建有首诗写被官吏差遣的水夫,胸被纤索擦破了,脚被石砾割裂了,曾想溜掉算了,却又觉得“父母之乡去不得”;孝思使他忍痛拉船。离家既然出于不得已,出门前就拜祖宗,保佑早回来;有的还从井里挖出一把土,在异地生病时当灵丹服,想家时当亲人抚,而识字的就写诗了。
开始是离开后,偶尔忆起的浓甘薯香;逐渐是流浪中,时常遇见的薄人情味;后来是泥泞思路上,一踏就滑倒的激情;再后来是拥抱祖乡的意识。结束前,惨的是归不得:“我已无家,君归何里?”(宋,刘辰翁);悲的是不得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晏殊);妄的是不得归,被江南迷住的韦庄甚至还吓别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但一般人的肠很有韧性,由于谋生、灾难、做官、放逐、当兵、亡国而离乡的,即使空肠也要回家。
出外谋生的盼望回去团圆。只因拒绝补破网而出去,回来就不愿是补破梦。虽然无地,仍要生儿女,自己只好出去,留下怨妇望君早归,硬望成石头了。即使有地,也不够儿女耕,儿女只好出去,想出头天。同样奋斗,不同遭遇,以至有敦煌抄卷提到的富不归贫不归,再贫下去就死不归了。为生活,甚至不得不出国也已几百年了。在异邦,用筷子,怎样夹都不如家乡味;思想起,怎样卧都不像长城;捧唐诗,怎样吟都不成黄河。再不如,不像,不成也要精神上认同;然而身在国外嚷叫心爱国内,口再响亮头顶的仍是别人的天空。不愿空做烟囱冒烟,袅袅,了了,乡思却变成精神分析家艾利克生(Erik H. Erikson)所指的自责,责备自己脱离了把自己踢出的土地,良知吵着要回去。
逃难为的是结束流离。从前灾难多了,天大吹大淋大干大摇外,人还大打大压大抢大捞,搞得大家无家。替人做稼的,一遇天灾,要抛妻儿都不一定有人家要。有家的,一遇人祸,就可能剩一条命。汉末蔡琰被匈奴掳去,与酋长结婚生子,后来虽然伊父亲的朋友曹操赎伊,但儿女须留在匈奴,伊回到老家已几乎什么都没了。
即使几乎什么都有,做官的也叫不如归。中国的官僚制度一向发达,为了公正防私,不准在故乡当官。当官的在外,因大家不认识反而歪哥。他们被罚怀乡,偶尔圣贤起来学在陈国时的孔子吵着要回家。清朝来台湾当官的大多要尽快捞回家,像凤山教谕吴周祯苦吟“落落竟忘归”是例外,连少数好官像孙元衡都哼“他乡莫望远”。从前好官也被功名误,慨叹“故乡回首已千山”(陆游),但也有不全为功名的被放逐后更发愿回去服务。屈原早就用很多“兮”标点实话了,以后敢说实话建议或抗议的,都不怕到荒野想家。
到比荒野还恐怖的战场打仗的士兵数着归期。不像西方个人主义的反战诗很少提起家,从前中国诗反战的一个原因是要回家,早在诗经里就表达得很凄楚。回乡“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徂东山”归来的士兵,段段“零雨其濛”,回到家却发现妻已改嫁了。未婚的木兰从军,听到黄河呜咽,胡骑叫嘶,就听不到父母叮咛;凯旋后天子要把官衔给伊,伊毫无兴趣,因要快回去!人民防守边疆为的不是争功名而是保乡土。唐朝征战繁多,边塞也苍凉了。听到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日日双眸滴清血”(贯休)。战士流血未死还流泪,只因要回家。
亡国失土的更期盼凯旋。不争气的是只叫国仇家恨的君臣。生活糜烂的南唐李煜被逮后,竟问我们有几多愁,自答“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嫌他向东流回家的哼声太噪,就把他毒死了。到了南京,帝王不想恢复失土,使江南到处繁荣着乡愁,“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不肯醉忘的志士“凄凉回顾,慷慨生哀”(刘克庄)。辛弃疾慷慨生气,自己睡不着却埋怨“老僧夜半误鸣钟”;钟声挽不住乡情,回荡更远了。
既然想家就振作回去。归途心情“百尺风中旗”(孟郊),行路更难,“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终于回到祖地,有的用胡语胡吹,乡人越听不懂,他越得意。有的乡音依旧,但未离乡的孩童不认识老头,“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幸亏仍请乡音,没被撵出去。从前吴越王钱镠回乡后,也学刘邦把酒给乡亲喝并唱歌;但歌文雅得没人听懂,他改用乡音唱山歌时,大家才欢快地合唱。回乡有的只唱唱,有的要长住。陶潜住下后,比喻自己是失群鸟飞回孤松潜起来,并不想服务乡土;他一大早出去耕种,晚上才“带月荷锄归”,穷得开心。回乡有的满怀壮志,发现早已无家了,但总坚信家是自己创造的,最好在故乡。
许达然回家赏析
-
《词林正韵》 绽桃花,斟酌别。暮影身长岑寂蔑。 期负累,不还家,好去者边惟旧月。 唱悲欢,韶秀靥。提笔照纱谁在列。 春向尽,勿霜华,待我相思情恻撷。
-
园有桃,其实之殽。 ①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②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③ 园有棘,其实之食。 ④ 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不知我者,
-
《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致,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什么意思,出
《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致,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李贽《焚书
-
我行走在九江王英布王宫的废墟上。三月,草叶刚刚返青,油菜花还在打着朵儿。阳光照在旧城的黄土上,时而幽暗,时而澄明。我的眼前又浮起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语文古诗词人教版,内容包括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所有的古诗名字,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所有的古诗名字。课内的,第15课。共有4首。。【观沧海】东汉 曹操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
-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是诗人描写的自己幽居环境。竹、兰都是士人喜爱的植物,士人们从它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精神品节,因而对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从诗中“萧条”、“风雨”、“折”等字眼或许也是作者寄情于内,表明自己在官场上受到排挤
-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唐玄
-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题解青年李白第一次告别
-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作者】:李白【年代】:唐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
-
欲上瀛州临别时,赠君十首步虚词。天仙若爱应相问,可道江州司马诗。花纸瑶缄松墨子,把将天上共谁开?试呈王母如堪唱,发遣双成更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