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蠡《谶》
曾有人惦记着远方的行客,痴情地凝望着天际的云霞。看它幻作为舟,为车,为骑,为舆,为桥梁,为栈道,为平原,为崇岭,为江河,为大海,为渡头,为关隘,为桃柳夹岸的御河,为辙迹纵横的古道,私心嘱咐着何处可以投宿,何处可以登游,何处不应久恋,何处宜于勾留,复指点着应如何迟行早宿,趋吉避凶……正神凝于幻境的想像的时候,忽然天际起了一片漆暗,黑云怒涌,为闪电,为雷霆,为风暴,为冰雹,为骤雨,为飓啸,……思远者乃省记起了已有多久没有收到平安的吉报,安知他途上山高水低,舟车上下,安知他途中不会遭遇兵灾,匪祸,疾病,厄难,于是引为深忧,甚至悄然坠泪,揣测着这不祥的谶兆……
曾有守望着病了的孩子的姊姊,因为久病把大家都弄累了,于是决议由大家轮流值夜看护,而她是极愿长久陪侍这亲爱的弟弟的……夜是暗黑的,高热度的孩子发出不可解的呓语,紧闭着的窗户隔断外来的一切的声音,室内只有一颗暗黄的灯火和两个生命的呼吸,姊姊阖上眼睛仿佛要睡着了,猛然抬起头来看见梁上挂下一个蜘蛛,它把细丝黏在梁上,自己却缓缓地坠下来。黄色的灯光映着这细丝,现成金黄色。姊姊恍若悟到维系住这小虫的竟然是这样脆弱的微丝,这里隐喻着身边的孩子的艰难的呼吸。“倘使断了呢?”她为着这蜘蛛担心了,于是暗暗占卜道:“蜘蛛啊!假如你再能从你细丝回到梁上去,则我的弟弟便有救了,否则……”她不忍想了。蜘蛛往下坠着,又挣扎着沿着细丝往上去,又下坠了,将及时地又挣扎着上去,又坠下来,又上去……一霎间,丝断了!“啊呀!”这姊姊的惊叫惊醒了一家人,而她不能把她的谶语告诉旁人……
唉!自来一虫,一物,一言一语往往便成谶,你听我说完我的故事罢。我有一位姊姊,她花了很多的工夫绣花在她自己的一双鞋上面。这鞋做得很端正,很美丽,很结实,她自己看了很高兴。一位邻人称赞她说:“多美丽的鞋啊!”她无心地轻轻地叹了一声道:“不知我穿不穿得破这双鞋呢?”说了之后自知失口,忧郁地回到房中去了。于是在一天,当她还没有穿上新鞋的一天,她早起坐在镜前理她的鬓发,她觉得十分疲倦无力了,在早晨便疲倦得这样!她对镜端详了好久,悄然复回睡到床上,这样,便一声不响地永远地睡着了,没有留下一句告别的话……过后别人把她亲制的鞋子交给我,并告诉我这句话,我心里便想:“所以说话总要留心啊!”
因此我怕看那迷幻莫测的人们的眼泪的晶球。我怕信口开河的fortuneteller①的唇边的恶语有时竟会幻成事实。我再也不敢像从前一样地在卖卜的摊前戏谑地随意掷下几个铜子,当他问我何事求卜的时候,思索了一回才回答道:“我问一位远地的哥哥的平安,”因为我爱我的哥哥。我也怕听在我的头顶上从寒空里投下一串乌鸦的“哇”声。我怕听见丧夫的邻妇朝暮的啼哭。我欢喜看新年时在破旧黝黑的门窗上贴上大红的楹联,我赞美满街的爆竹和空气里硝磺的气味。我也预备了红红绿绿的希望和吉祥的祝福,来分赠给比我年幼的和比我年长的人,愿他们幸福。
让“谶”成于既往,愿来日平安罢。
陆蠡谶赏析
-
退之身外无穷事,子美生前有尽花。更有多情君未识,不随柳絮落人家。莫寻群玉峰头路,莫看玄都观里花。但解闭门留我住,主人休问是谁家。朱阁前头露井多,碧桃枝下美人过。寒泉未必能如此,奈有银床素绠何。
-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清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原诗今译】 金炉里插香燃尽更深夜阑, 晚风料峭带来了阵阵春寒。 撩逗的春色令人欲睡不能, 月光移动,花影印上栏杆。 【鉴赏
-
不思量,又思量。一点寒灯耿夜光,鸳衾闲半床。 雨声长,漏声长。几阵斜风摇纸窗,如何不断肠。 这是一首叙写思念之苦的词。 上片主要写女主人公的孤独。“不思量,又思量”,开篇即直接赋情,写相思之苦无法排遣
-
光显寺之战是雍正十年(1732年),清军以突袭、追击和伏击等战术在光显寺(又称额尔德尼昭,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一带大败准噶尔军的作战。雍正九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在和通泊之战中大败清军后,遣部将
-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
-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出处】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翻译】在广漠的水田上,白鹭翩 翩起飞;在夏天浓荫的树林里,黄鹂婉 转啼叫。漠漠:苍茫空阔。阴阴:树木 茂密,林中幽暗。啭(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苏轼的宁可食无肉,内容包括宋朝诗人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后面诗句是什么,为什么古诗词里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诗人苏轼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什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品赏析【注解】:1、过:拜访。2、具:准备。3、场圃:农家的小院。4、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韵
-
这首《送人东游》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一。下面是古典诗词鉴赏家赵庆培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人在秋风中送别友人,倍感凄凉,对友人流露出关切,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这首诗意境悲凉雄壮,情真意切,质朴动人。 关于此诗的发端,清人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