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歌《长相思》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不思量,又思量。一点寒灯耿夜光,鸳衾闲半床。
雨声长,漏声长。几阵斜风摇纸窗,如何不断肠。
这是一首叙写思念之苦的词。
上片主要写女主人公的孤独。“不思量,又思量”,开篇即直接赋情,写相思之苦无法排遣,两人身居两处,空间的阻隔造成了她心理上的无限孤独寂寞,她极力控制精神上的无限感伤,“不思量”,自己忍受,自我克制,可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平息一点的内心又开始惦念开来,真是“剪不断、理不乱”,“拂了一身还满”。“又”字,实是词的关键字眼,它将人物内心的无法消释,无法遏止,拒之无方,驱之不去的相思心理状态表现得非常恰切。下两句词意又向前跃进一步写 “孤”。冥冥长夜,空房寂寂,未眠的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远离自己的人儿,只有面对着灯盏呆呆地闷坐着。“一点”,并非写来无意,单指灯光一点,它同时也在表现人物的处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寒”字也实在是由表及里惶惶然的主体心态。此句与情写物,难分难解。“鸳衾闲半床”句说正当寂寞怅惘之际,触目到了被衾上鸳鸯。鸳鸯偶居俪处,形影不离,自己却不能比及,孤栖独处,因而伶仃寂寞之感倍增。“半”与 “一点”互映,意谓不得夫妻燕乐也。
下片写愁苦。“雨声长,漏声长,几阵斜风摇纸窗。”主人公独坐空房,蛾眉紧蹙,百无聊赖。窗外风雨不断,屋内漏壶发出 “滴嗒”的声音,这些声音断断续续,听来让人感到是那么单调,烦躁不安。“长”,叙雨声、漏声,也更言心声,写人物内心感受,正因为思念之人不在,无人与语,才觉得“长”。心境如此更有雪上加霜,风雨一次又一次地摇撼着纸窗,与其说撼动的是窗户,不如说是在撞击主人公的心房。风雨给人以极度的不安,甚至恐惧,让人伤心之至。这里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势,把人物抽象的感情及其活动具体化,客体化,使人物感情上的孤寂冷清与外在景物的幽冷妙合为一,和谐一致,构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首词写人物孤寂落寞情怀,手法不俗,能把情景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这是本词的特色。
-
用文学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张嵩文学创作专论◎王武军张嵩,1963年8月出生于宁夏固原。1979年参加工作,最初当过教师、警察,后从事干部
-
苏舜钦《过苏州》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①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②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③ 【注释】 ①盘门:苏州城西南门。初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孟郊的诗句
这是孟郊的《登科后》中的一句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全诗描绘了作者临别前匆忙缝补衣物的场景,心中却担心恋人的归期。上一句描写了作者匆忙背包离开的情景,下一句则描写了作者对恋人归期的担忧。这句诗灵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念和离别之情,展示了离别时的无尽忧虑。
-
为客久南方,西游更异乡。江通蜀国远,山闭楚祠荒。油幕无军事,清猿断客肠。惟应陪主诺,不费日飞觞。
-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
-
殿前欢 贯云石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贯云石:1286-1324,原
-
《淮南子》 课文导读 刘安, 西汉思想家、 文学家。 汉文帝时, 刘安袭封淮南王, 后因谋反未成而自杀。刘安很喜欢文学, 曾应汉武帝的要求作 《离骚传》, 最早给屈原和 《离骚》 以很高的评价。 今存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
【注释】 选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归去之意。来兮,语气词。 胡:为何。 心:精神。 形:形体,指口腹。 役:驱役。 奚:为何。 不谏:不可谏止。谏,规劝,挽救。本于《论语·微子》,楚
-
江山岂不好,独游情易阑。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我欲访甘露,当途无闲官。二子旧不识,欣然肯联鞍。古郡山为城,层梯转朱栏。楼台断崖上,地窄天水宽。一览吞数州,山长江漫漫。却望大明寺,惟见烟中竿。很石卧庭
-
天下兵又动,太平竟何时。訏谟者谁子,无乃失所宜。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上言陈尧舜,下言引龙夔。言词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