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纯真”好 子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纯真”好 子敏

智慧高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养分,保持自己的纯真。智慧低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毒素,使自己的内心跟面貌越变越丑。

“成熟”的含义,是常常被误解的。

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待人越来越刻薄”,“对人越来越怀疑”,“心胸越来越狭窄”,“行为越来越自私”,“态度越来越虚假”,“脾气越来越暴躁”,“热情越来越冷却”,全部当作“成熟”来看待。我认为这种成熟是很“丑”的。

“成熟”应该是青草更青,绿叶更绿,苹果更红,蓝天更蓝,白云更白。

我们可以找出种种理由来同情一个“从此脸上不再有笑容”的人;但我并不认为这个人是智慧很高的人。

我的心中藏着一幅秘密的画像。这是一位老太太的画像。她脸上都是“岁月的车轮印子”,但是她的微笑像纯真的少女,眼中有晶莹的光彩。我在她的笑容中找到了“成熟”的真正含义:智慧培植起来的纯真。

她是我学生时代的国文老师。我最后一次跟她见面是为了拿一首我看不懂的诗去请教她。

“我看不懂的诗比你还多。”她说。“这个诗人一定是有了某一种非常独特的经验,不过他却在‘语言’方面发生了点儿困难。这种情况有时候也是很美的,对不对?”说完这句话,她就笑了。

在她的笑容里,我看不到有“我的师丈因为肺病去世”的那一层阴影,也看不到有“饱受折磨把四个淘气的孩子教养成人”所凝聚起来的一层积劳怨恨的冷霜。

现实生活的艰苦,像一捆粗糙的绳子,紧紧地捆住她像捆住天使。天使却从绳索中飞出来,轻轻落在绳索上,唱她应该唱,想唱的歌。

在“请教一首诗”以前,我还拜访过她一次。那一次,我看到了现实生活的真面目。她有两个淘气的孩子刚打过架,饭桌也没有收拾,屋里是那两个可以说是完完全全不懂事理的孩子的哭声,一起一落,连我听了也心烦。

不过,我并没看见她满脸怒容,也没听到她摔饭碗拍桌子怒骂:“你父亲丢下这一副担子,自己先走了,让我一个人在这活受罪。你们还有心打架?打吧,打死好了,也让我少受点儿罪!”

我想,这应该是一幅令人同情的“人间地狱”图,如果我所看到的真是这样,我也不会觉得她有什么不对。

可是我看到的跟前面的描写完全相反。她并不发怒。她十分镇静。

“两个孩子刚刚比过力气,我也都分别安慰过了。”她说,“现在屋里有点乱。最好先把饭桌收拾收拾,改变改变屋里的气氛。到厨房来谈谈吧!”

她一边跟我谈话,一边收拾饭桌,把碗拿到厨房去洗,洗过碗又把厨房收拾干净,然后替我沏好一杯茶,请我到客厅去坐。

“有时四个孩子捉对儿打,可以算是一部四国演义。我总是耐心地一个一个去安慰,避免发脾气,再写出一部五国演义来。孩子打架,最基本的原因是迷信暴力。其实孩子要让兄弟姐妹对自己好,还有更好的办法。”

我很好奇地等着听下文。

“请兄弟姊妹吃糖。”她说。“不过这只是个比喻。”她笑了。

她用无法形容的耐性来治家,来对付现实生活。她所得到的报酬是很大很大的,那就是获得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而且保持了自己的纯真。

如果用梁启超那篇最苦与最乐文章里的自问自答的笔法,来写出我的感想,那么我就要这么写:

人生什么事最使我难过呢?穷吗?不是。累吗?不是。我说人生最使我难过的,是看到美丽的母亲当了几年母亲以后,有一张恶狠狠的脸;美丽的主妇当了几年主妇以后,脸上有严冷的表情。

我有一个当主管的朋友,天天在发威,说是可以镇慑部下,结果眼中布满凶光,毁掉自己美好的容貌,也失去了内心的纯真。其实一个好主管,应该对部下亲切。因为替部下解决困难,鼓励部下发挥创造精神,才是他应负的责任。也许“凶光”真能帮他击败自己的部下,但是一头怒狮率领着一群绵羊,又能创造出什么事业?

生活的艰难有时候也能毁掉自己的纯真,我对天天上菜市场买菜的先生或太太,心中怀着敬意。但是我常常祈祷:菜市场里讲价杀价的活动,不要毁坏他的面容,使他脸上凝聚锱铢必较、淡漠无情的冷霜。

不该去责备一个朋友说:“你太天真了,你太缺乏社会经验了,你太不知道现实社会的可怕了。”

我觉得只有一种“天真”是应该受责备的。天真得认为自己可以不尊重别人,天真得认为别人应该毫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意见,天真得认为自己永远比别人高明,天真得只想享受权利、不尽义务,天真得把团队的成就认为是自己一个人的成绩……这些“天真”,是应该受责备的。

以真诚待人的那种天真,在低待遇下努力工作的那种天真,为了助人不怕吃亏的那种天真,耐心想去感化恶人的那种天真,对待不听话的孩子慈爱的那种天真,喜欢跟小孩子接近的那种天真,热心而被人拒绝却不气恼的那种天真,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那种天真,为了尽责任而吃苦的那种天真,都是应该受鼓励的;因为这些“天真”能保持住一个人内心的纯真,能使个人的容貌永远那么可爱亲切。

我怜悯一个有了成就,却失去了纯真的人,因为我觉得他所得到的跟他所失去的相比,实在少得可怜。失去纯真,也就失去了幸福人生的一切。

有一次我拜访一个八年没见面的好朋友。我们握手的时候,他并没有问我现在在哪儿做事,待遇好不好,一个月可以拿多少钱,住的是公家的房子还是自己买的,孩子念私立还是公立?他问的是:“还那么喜欢看电影吗?还那么不喜欢穿西服上身吗?早餐还是在办公桌上吃的吗?还那么不喜欢理发吗?”

他连茶都不给我倒。

我问他:“你还是那么喜欢逛旧书摊吗?你过了五月节还穿棉毛裤上班吗?你还念西班牙文吗?你还写稿写到午夜,肚子饿偷吃儿子的生日蛋糕吗?你还跳你自己发明的摇摆舞吗?”

我们心情都很愉快。因为能在艰难困苦或一帆风顺中保持自己的纯真,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生活多艰,人生实难。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迷失自我,他们抛弃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却把刻薄、猜疑、心胸狭窄、自私、虚假、暴躁、无情当作“成熟”。被列为台湾十大散文家的子敏,自少年时代就饱受战乱之苦,而且负载着每一代人都注定要承受的苦难与忧患,然而他并没有悲观失望,身陷愁城,或者变得自私狭隘。恰恰相反,他在苦涩的现实生活中始终能够发现美,发现诗意,发现乐趣。这其中的秘密就在于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灵。“纯真”好正好集中体现了作者这种人生理想和生活智慧。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生活哲理,不少作家也曾把这方面的内容付诸文字。然而,以生活哲理为题材的散文如果沦为空洞乏味、没有生命力的说教文章,或者摆出一副高尚道德家的面孔教训他人,必将导致读者的反感。作者却凭着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生活阅历,用富有诗意的文字娓娓叙说他的生活哲理,这不但使人信服,而且产生了愉悦的审美效果:浮躁不安的心灵在语言的清流中被净化,重新焕发出清新的气息,同时像那个充满人生智慧的国文老师一样面对艰辛的生活纯真一笑。

作者巧妙地把“成熟”、“纯真”、“天真”等抽象概念化为活生生具体可感的艺术意境。“‘成熟’应该是青草更青,绿叶更绿,苹果更红,蓝天更蓝,白云更白。”这是多么形象化的语言,同时富有诗情画意。作者化哲理为诗情,从而达到文学作品以情感人的审美效果。他的国文老师面对失去丈夫的惨痛、抚养四个孩子的艰辛,却没有失去纯真,还是那么富有耐心和爱心,甚至幽默地将四个孩子的对打如此烦心的事情形容成“四国演义”。作者认为这才是成熟,一种用“智慧培植起来的纯真”。他充满感情地赞美道:“现实生活的艰苦,像一捆粗糙的绳子,紧紧地捆住她像捆住天使。天使却从绳索中飞出来,轻轻落在绳索上,唱她应该唱,想唱的歌。”优美的文字如诗如歌,让人不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纯真”真的很好。

以人生哲理为题材的作品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人信服,所以不仅要用形象的诗化的叙述、抒情与读者达到情感上的交流沟通,而且还必须具备议论所特有的严密逻辑性。因为人毕竟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文学的最高境界也体现在情与理的水乳交融中。假如为感情所左右而在“理”上有失偏颇,就失去了普遍意义,同样也不可能有完美的艺术效果。作者在作“纯真”好的判断时,是有其严密的逻辑基础的,而并非经不起推敲的一时感慨。他首先在“纯真”的内涵中加入了智慧的因素,使之区别于无知的幼稚。纯真因而成为一种理性的选择,不至于在现实面前一击即碎。国文老师因为纯真得到了丰富的智慧和一生快乐;当主管的朋友失去了内心的纯真,不但毁掉了自己美好的容貌,而且不能鼓励部下发挥创造精神,最终在事业上一无所成。作者用理性智慧弥合纯真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增强了“纯真好”这一论断的合理性。其次,作者赋予纯真论以道德内涵,使之区别于任性狂妄,纯真因而又成为一种道德的选择。这样以理性与道德为基础的纯真论的逻辑条件就十分完善了。作者最后的断言“失去纯真,也就失去了幸福人生的一切”,也就十分让人信服 。

这篇散文同时具备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并取得三者的平衡,使作品既能启发智慧,又能让人得到艺术享受,实为人生哲理散文的佳作。

猜你喜欢
  • 《秋望赏析》

    《秋望》诗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于扶危定倾、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风力遒劲,慷慨悲凉,是李梦阳边塞诗的杰出代表。   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诗中之景,无非“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从首联两句都写到黄河

  • 孟浩然《送吴宣从事》全诗赏析

    一作送王宣从军才有幕中画,而无塞上勋。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旌旆边庭去,山川地脉分。平生一匕首,感激赠夫君。

  • 《赵忠定帅蜀时题雪锦楼有扁舟衡岳问归程之句赏析》

    【原题】:赵忠定帅蜀时题雪锦楼有扁舟衡岳问归程之句后来人以为谶题跋者甚多邵阳节使君以墨本见赠敬书其右

  • 《外家南寺赏析》

    关于诗题,诗人自注:“在至孝社,予儿时读书处也。”元好问的外祖父家姓张,南寺在其附近。这首诗大约作于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诗人饱经丧乱,回到故乡,因眼前景物,勾起儿时回忆,抚今追昔,无限伤感。诗的前四句写景。“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庭风露觉秋偏。”枝叶茂密的秋梧,在晚烟中摇动,满庭寒凉的风露,让人

  • 古代民歌《子衿》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是一首由姑娘唱出的与情人幽期密约,久等不至,所产生的相思之苦的恋歌。

  • 《鹧鸪天 怀王道甫》(陈亮)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陈亮 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 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这首词为怀念王道甫而作。王道甫,名自中,浙江平阳人,陈亮的好友

  • 古诗词hu描写手法有哪些(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hu描写手法有哪些,内容包括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古诗的描写方法,诗歌的描写手法。古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

  • 柿灯古诗词(有关柿子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柿灯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柿子的古诗词,古人描写观灯的诗句,关于灯笼的诗句。刘禹锡 咏红柿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陆游 秋获歌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全诗赏析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古代兵法之《盐铁论》原文和鉴赏

    [原文](节选)卷第一本议第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