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怀王道甫》(陈亮)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陈亮
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 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这首词为怀念王道甫而作。王道甫,名自中,浙江平阳人,陈亮的好友。他一生力主抗金统一,蔑视投降派的权贵,因而多次遭到斥逐,仕途很不得志。其性情志趣与陈亮十分相投。两人死后,叶适曾为他们合写过一篇墓志铭。
这首词回顾了作者坎坷一世的遭遇,对于远方的友人倾诉出胸中抑郁难平的悲愤。
首句“落魄行歌记昔游”,抚今思昔,怀念昔日交游的老友。“落魄行歌”,是回忆以前共游的情景,当时两人虽同处于潦倒困厄的境地,但壮志豪迈,意气风发,携手行歌,视人间富贵如无物。这是何等令人留恋的往事。“落魄行歌”,既是回想中的昔日情景,又可视作半生潦倒,如今仍在失意奔波的现状写照。这四个字由今及昔,从昔到今,一路感念,皆为落魄,堪称两位莫逆之交的形象写照。既然大半生都这么过来了,那么现在头发都这样白了,还希望得到什么呢? “头颅如许尚何求”,直承上句的深沉追怀而来,似婉讽,又似自嘲,但那种虽颠沛落魄而不改初衷的执著精神和老而弥坚的不屈意志却洋溢于言外。接下去“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二句,寄寓着功业未就的深沉隐痛。“心肝吐尽”,指为抗金事业呕心沥血,费尽心思,然而这一切好象浮云流水一般,除了给自己增添苦痛外,了无痕迹。现在老了,也学乖了,“口腹安然岂远谋”,只图安安稳稳吃饱饭,哪里还有什么远大的志向! “无余事”、“岂远谋”,以貌似旷达的语句来掩饰内心的隐痛,似宽慰友人,又似自慰自嘲,在旷放的反语中透出一股激愤不平之气。
过片感叹时序变迁。年事渐高,禁不得寒暑,想来彼此都有同感吧?“天涯梦断有书不”,是说相隔路远,做梦也梦不到你那里,能不能给我来封信呢?“不”,通“否”。这几句语浅情深,天涯怀人之情油然而生,题中“怀”字至此缴足。接着以调侃语作结,显得彼此不拘形迹,毫不生分。“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大都”,不过;眼孔浅,爱占小便宜。都是当时口语。这两句表面是说: “不过最近我的欲望并不大,我很羡慕你老兄虽然做点芝麻绿豆官,为糊口打算却是周到的。”似乎是劝慰老朋友要满足现状,巴巴结结地生活下去。实际上这是愤激的反语,作者对这位怀才不遇,屈居下位的友人深表同情,借此也透露出对摒斥人才,致使英雄落魄、志士凄凉的腐朽当权者的强烈不满。
这首词语气平稳而渗透力强,婉转亲切又不失龙川本色,可视为陈亮词中小令的代表作。
-
桂楫谪湘渚,三年波上春。舟寒句溪雪,衣故洛城尘。客道耻摇尾,皇恩宽犯鳞。花时去国远,月夕上楼频。赊酒不辞病,佣书非为贫。行吟值渔父,坐隐对樵人。紫陌罢双辙,碧潭穷一纶。高秋更南去,烟水是通津。
-
作者: 田锐生
-
《西江月》 年代:宋作者:柳永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遥两竿红日上花棚。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出处】唐.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 》 【意思】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
-
【原题】:良月十六日以祈晴宿斋郊坛寺僧拉登梅岩读高孝两朝宸翰记事
-
通俗文学一直是泰国文学的主流,古代文学、近代文学是如此,现代文学也不能不按这个轨迹发展。这里有文学传统的原因,更是由民族的政治历史
-
【解题】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 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 一去不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 十六句,
-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① 【注释】 ①脉脉:含情欲伸的样子。白蘋洲;长满白蘋的汀洲。 【译文】 我梳洗完毕,登上望江楼,独自倚着栏干,满怀希望地
-
水仙子·山居自乐(二首) 孙周卿 西风篱菊灿秋花。落日枫林噪晚鸦。 数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 教儿孙自种桑麻。亲眷至煨香芋。 宾朋来煮嫩茶。富贵休夸。
-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过去有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