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 臧克家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忙,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呵,又干净。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
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室,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里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边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味地回忆到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的情景。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也有相同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984年11月24日
几十年来,臧克家以诗歌创作闻名于世,其实,他的散文也写得很多,只不过为“诗名”所掩罢了。到了晚年,臧克家“老来意兴忽颠倒,多写散文少写诗。”(臧克家抒情散文选·序)炉火曾获大型刊物散文1985年一等奖,不愧为一篇充满“意兴”——暖人心胸的散文佳作。
照一般人看来,生炉火实在是一件既琐碎又麻烦的活儿,倘能用暖气取而代之,何乐而不为?可是作者偏不这样想,偏要用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向家人进行搪塞,这其中原因是什么?区别在哪里?
区别在于实用、功利的眼光和艺术、审美的情怀截然不同。在作者眼中,炉火已经成了他脾气相投的朋友,成了他读书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伴侣。“风雪故人来”,炉火为促膝长谈助兴,“对着孤灯”夜读,炉火又为自己欢呼鼓劲。作者情之所钟,竟然连失眠时也离不开它:“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这样的笔墨,决非单纯依赖夸张、拟人等手法所能及,更非故弄玄深、耸人听闻之谈,它只能是作者诗心永葆的深情流露,那些缺乏诗心慧眼的普通人是难以领略其中奥妙的。
炉火在语言风格上和作者的诗歌作品相近,显得质朴、简练、遒劲,像作者叙述了炉火的“脾气”和个性之后,紧接着引暖气作对比:“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与其说是叙述暖气,毋宁说是展示自己——呼唤“活力”。这样的文字,虽然与繁丽丰赡无缘(这容易为一般读者所欣赏),却也显得棱角分明,情深意切,自有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语言的质朴简练不等于结构上的平直简单,一览无余,恰恰相反,炉火在结构安排上显得起伏有序,开阖有度,是颇具匠心的,不禁让读者联想起作者那些构思巧妙的诗歌名篇。炉火开头先是对宅内庭院的花卉稍作勾勒,托出了一幅简洁明快的“秋去冬来”图,然后切入“炉火”的正题,依次描述了“炉火”带给自己的种种“慰安和喜悦”,这是文章的主干部分,读者不宜轻易放过。不过作者没有满足,并未到此为止,而是宕开一笔,回溯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展现了篝火取暖的群众场面,从而拓宽了境界,充实和提高了“炉火”的象征意蕴,最后则又散而复聚,回过头来重重地写下这样几句话:“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干脆利落地结束了全篇。
-
此篇《水龙吟》作于元末天下大乱、作者尚未遇合朱元璋时。上片诉说未遇明主、难展长才的苦闷;下片通过写故园之思,进一步表现对前途的迷惘和对归宿的寻求。
-
宋词典故·封狼居胥 【出典】 《宋书》卷七六《王玄谟传》:“玄谟每陈北侵之策,上谓殷景仁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释义】 狼居胥,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西汉霍去病追击匈奴单
-
[备城门] 禽滑厘问于子墨子曰 ① :“由圣人之言,凤鸟之不出,诸侯叛殷周之国,甲兵方起于天下,大攻小,强执弱,吾欲守小国,为之奈何?”子墨子曰:“何攻之守?”禽滑厘对曰:“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②。 ①古道:古老的驿路。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张炎《念奴娇》词:“老柳官河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名较长篇古诗词,内容包括有什么比较有名的长篇诗词,比较有名的长篇的诗词,长篇古诗词大全。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
-
《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去年八月哭微之,今年八月哭敦诗。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泣罢几回深自念,情来一倍苦相思。同年同病同心事,除却苏州更是谁?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美好的早晨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清晨的优美诗句,形容清晨美好的诗句,描写清晨的古诗词。描写清晨的优美诗句有:李德裕 【雪霁晨起】 雪覆寒溪竹,风卷野田蓬。四望无行迹,谁怜孤老翁。 许浑 【晨起西楼】 留情深处驻横波,敛翠凝
-
【3743】国学问答(国学语丝丛书之一,黄筱兰、张景博编著,13万字,2017年12月第2版,25元)△共6编:总论、经学、小学、史学、子学、文学
-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这句诗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它意味着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强地应对,就像拉紧弓弦,用长箭击中目标一样。这句诗的上一句是“常记溪亭日暮”,下一句是“若将秋思寄谁家”。整首诗描绘的是作者流离失所的心情。他感叹着巨变带来的痛苦,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思考。这首诗发人深省,通过简短而且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思考和独立的精神,无疑是古代诗歌中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