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新年悬旧照 孙犁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新年悬旧照 孙犁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很爱照相的。中学读书时,同学同乡,每年送往迎来,总是要摄影留念。都是到照相馆去照,郑重其事,题字保存。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一到村庄,对于学生,特别注意。凡是留有学生头,穿西式裤的人,见到就杀。于是保留了学生形象的相片,也就成了危险品。我参加了抗日,保存在家里的照片,我的妻,就都放进灶火膛里把它烧了。

我岳父家有一张我的照片,因为岳父去世,家里都是妇孺,没人知道外面的事,没有从墙上摘下来。叫日本鬼子看到,非要找相片上的人不可;家里找不到,在街上遇到一个和我容貌相仿的青年,不问青红皂白,打了个半死,经村里人左说右说,才算保住了一条性命。

这是抗战胜利以后,我刚刚到家,妻对我讲的一段使人惊心动魄的故事。她说:“你在外头,我们想你。自从出了这件事,我就不敢想了,反正在家里不能呆,不管到哪里去飞吧!”

1981年编辑文集,苦于没有早期的照片,李湘洲同志提供了他在1946年给我照的一张。当时,我从延安回到冀中,在蠡县下乡体验生活,是在蠡县县委机关院里照的。我戴的毡帽系延安发给。棉袄则是到家以后,妻为我赶制的。当时经过八年战争,家中又无劳力,家用已经很是匮乏,这件棉袄,是她用我当小学教员时所穿的一件大夹袄改制而成。里面的衬衣,则是我路过张家口时,邓康同志从小市上给我买的。时值严冬,我穿上这件新做的棉衣,觉得很暖和,和家人也算是团聚一起了。

晚年见此照相,心里有很多感触,就像在冬季见到了春草春花一样。这并非草木可贵,而是时不再来。妻亡故已有十年,今观此照,还隐约可以看见她的针线,她在深夜小油灯下,为我缝制冬装的辛劳情景。这不能不使我回忆起入侵敌寇的残暴,以及我们这一代人所度过的艰难岁月。

孙犁在总结文学创作经验时说:“在中国,写小说常常是青年时代的事”,散文、杂文则“是一种老年人的文体”,“青年人爱好文学,老年人爱好哲学”(澹定集·答吴泰昌问)。这番话颇为深刻,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爱好散文的读者不宜轻易放过。

青年时期精力充沛,富于想像,愿意在艺术虚构和结撰篇章上花费大量功夫。人老了,精力远逊从前,开拓新的生活领域也有所不便,但阅历既多,感受更深,诸凡世事沧桑、人生坎坷等各种生活片断,经过睿智的思考和感情的过滤,也会从胸臆间汩汩流出,化作一篇篇优美的散文,新年悬旧照就不失为这样一篇典范之作。

千万不要以为新年悬旧照篇幅不长,情节不复杂,用不着细细阅读和咀嚼。恰恰相反,它篇幅短小而包蕴深厚,抒发自然而曲折有致,正体现了作者炉火纯青般的艺术功力。“照片”在今日已走入千家万户,没啥希罕了,可是在几十年前的旧中国却大不一样,文章开头提到每年送往迎来时,总是要到照相馆去拍照,可见“照相”之难能可贵,拍好以后就“郑重其事,题字保存”,可见作者之珍惜有加。接着文笔陡转,引出了亲友因“照片”而险遭不测等情节,虽然着墨不多,而敌寇的凶险残暴已呼之欲出。稍后,作者引述了妻子的一番话对悲惨的往昔作了归纳,这番话不故作高深,不刻意形容,可是请你仔细想想:世上竟有以“不敢想”来寄托对亲人的“想念”,这是何等惊心动魄!面对我国广大农村妇女(从作者的妻子到荷花淀等小说中的水生嫂)善良纯洁的心灵,你难道不会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散文后半部分转入妻子为自己缝制棉袄的由来和经过,行文仍然一以贯之,有抒发却不事夸张,有叙述却不作铺陈,枝叶不多而精髓全出。作者最后感叹道:“晚年见此照相,心里有很多感触,就像在冬季见到了春草春花一样。这并非草木可贵,而是时不再来。”这里引用了“春草春花”之喻,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正是平中见奇,寓有无限感慨。“春草春花”自然是习见之物,对于广大“花季”青少年来说,更是不足为奇,可是对于老年——步入“冬季”的人来说,却是往事如烟,青春不再,任凭如何努力也无法重续旧情了。

总之,“年”是“新年”,“照”却是“旧照”,睹物思人、忆旧,几十年的聚散离合、动乱沧桑全都凝聚在这张照片上头了。

猜你喜欢
  • 水古诗词哲理(关于水的哲理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水古诗词哲理,内容包括关于水的哲理诗句,古代诗词中水的深刻哲理意义,关于水的古代哲理。诗中水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礼记》·《明堂位第十四》原文、注释和翻译- 礼记

    《礼记》·《明堂位第十四》是一部关于礼仪的经典著作。通过原文、注释和翻译的详细解析,我们了解到明堂的位置和建筑有其独特的规范。这篇文章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全诗赏析

    龙门宾客会龙宫,东去旌旗驻上东。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离堂未暗排红烛,别曲含凄飏晚风。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两首讲述登上岳阳楼的诗篇。虽然主题相同,但两位大诗人的写法截然不同。李白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形容壮丽的山水景色;而杜甫则更加注重写实,描绘了社会的险恶和民众的疾苦。两首诗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无论是李白的豪放诗风还是杜甫的现实主义描写,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财富,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欣赏。

  • 刘白羽《长江三日》

    十一月十七日 雾笼罩着江面,气象森严。十二时,江津号启碇顺流而下了。在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后,江面突然开阔,天穹顿觉低垂。浓浓的黄雾,渐渐把重庆隐去。一刻钟后,船又在两面碧森森的悬崖陡壁之间的狭窄的江面上

  • 林稹《冷泉亭》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 《沙洲绿》鉴赏

    作者: 王春来

  • 古代诗歌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其七》全译、翻译和译文

    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其七》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荫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注释】 1.桑茶坑:在安徽泾县境内。 今译 雨水洗净天地, 和风拂干雨滴。 花草长满岸堤, 清水涨满河

  • 诗经·鱼藻 翻译|注释|鉴赏

    鱼在在藻, 水藻丛中鱼藏身, 有颁其首。① 不见尾巴见大头。 王在在镐,② 周王住在镐京城, 岂乐饮酒。③ 逍遥快乐饮美酒。 鱼在在藻, 水藻丛中鱼儿藏, 有莘其尾。④ 长长尾巴左右

  • 《人家骂他我脸红》阎纲散文赏析

    他是他老子的普普通通的儿子,儿子的平平庸庸的老子,一群毛孩子的瘦骨嶙峋的爷爷和外公,几几乎乏善可陈,暮年对影常叹息:“一生哪得真闲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