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鹤鸣》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①鱼潜在渊,或在于渚。②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③它山之石,
可以为错。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⑤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⑥
【注释】 ①鹤:即仙鹤,喻隐居的贤者。九皋(gao 高):深远的沼泽淤地。笺:“皋,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②渚(zhu 主):水中的小块地,小洲。这里指渚边浅水中。③爰:语气词。树檀(tan 谈):檀树,又称紫檀,其木材很贵重,可作车之轮、辐。④它山之石:喻别国的贤人。一说它山即“蛇山”,山名。错:毛传:“错石也,可以琢玉。” ⑤榖(gu 谷):树名,即楮,叶似桑而多涩毛,皮可造纸。⑥攻:治,雕琢。
【译文】 仙鹤长鸣,在深远沼泽的水边;声音却传向四野,传得又高又远。鱼儿潜藏在无底深渊,有的也戏游在浅水洲滩。令人喜悦的那个林园,生长着高大珍贵的紫檀,软枣树丛则在它的下面。他乡山上的石头可以当错,用它来把玉石雕琢。仙鹤长鸣,在深远沼泽的水边;声音却传向四方,传到广阔的云天。鱼儿戏游在小洲旁的浅滩;有的也潜藏在无底深渊。令人喜悦的那个林园,珍贵的紫檀枝叶参天,楮树就生长在它的下边。他乡山上的石头可以当错,用它来把玉石琢磨。
【集评】 清·姚际恒:“通篇皆比意,章法绝奇。”“‘鹤鸣’二句,言贤者自有闻也。‘鱼潜’二句,言贤者进退不常也。‘乐彼’三句,言用舍位置宜审也。‘它山’二句,言必藉贤以成君德也。”(均诗经通论卷十)
清·方玉润:(“乐彼”三句)“此中有人,呼之欲出。”“‘园’字是全诗眼目,前后景物,皆园中所有。”(均诗经原始卷十)
清·牛运震:“起笔极高骞。杂引不伦,正自错综入妙。……‘其下维萚’,单拖一笔,连下一韵,错落。”“(二章)略易数字,往复咏叹,意味更深。‘在渚’、‘在渊’颠倒,意极活妙。”“调高意远。一篇寓言隐语,比物连类,妙得讽谏之旨。”(均诗志卷三)
今·陈子展:“朱子语类云:‘鹤鸣做得巧,含蓄意思全不发露。’……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云:‘小雅·鹤鸣之诗,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句,三百篇中创调也。……’沈德潜说诗晬语云:‘鹤鸣本以诲宣王,而拉杂咏物,意义若各不相缀,难于显陈,故以隐语为开导也。汉枚乘奏吴王书本此。’今按:鹤鸣似是一篇小园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倘谓有贤者隐居其间,亦止是诗人言外之意,读者推衍之意。务求甚解,何异射覆猜谜?”(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总案】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名篇,主旨是讽谏上层统治者注意招贤纳士,重视各种人才的使用。但因为此诗在艺术手法上十分含蓄,又富于哲理,所讲的道理可以演绎到许多方面,所以不少人对此诗的主旨提出了不同看法,上面所举陈子展先生的意见即是一种。然而,毛传、郑笺都以此诗为教诲周宣王求贤访隐的,汉代常把隐居的贤者称为“鹤鸣之士”。又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齐诗的解说也把鹤鸣与隐士联系起来。由此看来,认为这首诗讲的是重视招隐纳士,合理利用人才,当是有所本而可信的。
-
作者: 王瑞明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从公元960
-
归雁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本书卷一《逢侠者》已介绍。“归雁”,湖南衡阳有
-
幕天席地斗豪奢。歌妓捧红牙。从他醉醒醒醉,斜插满头花。车载酒,解貂贳。尽繁华。儿孙贤俊,家道荣昌,祝寿无涯。
-
使金组诗的最后一首。据作者自注,金人称接待宋朝使臣的馆舍为“会同馆”。自注又说:“授馆之明日,守吏微言有议留使人者。”即谓诗人作为宋使有被扣留在金的危险。因此,此诗如一纸气干云霄的壮烈宣言。前两句说不以个人微躯为念,但期以身殉国,表现出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率戍卒九百余人去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戍守,至蕲县(今安徽宿县南)大泽乡,天降大雨,道路不通,已不能按期至渔阳。按秦朝法律,误期当斩首。陈胜、吴广商议:“误期当死,
-
元戏剧《无名氏》鉴赏 《鸳鸯被》全名《玉清庵
-
【题解1】 白居易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到陕西渭南。少年时代在战乱的颠沛 流离中度过,十一岁时曾离乡避难于江浙地区,人仕后中年曾贬居江 州(今江西九江),晚年又先后任杭州、苏州刺史,因此他的一生中沿运 河
-
朝家意在取遗才,乐育推仁亦至哉。本欲励贤敦古学,可嗟趋利竞朋来。昔人自重身难进,薄俗多端路久开。何异鱣鲂争尺水,巨鱼先已化风雷。
-
[宋]苏轼 湖中道中作。 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渚蒲披折藻荇乱,此意岂复遗鳅鲵?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岂知白挺闹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