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续资治通鉴》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王瑞明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起,至公元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七月,经过二十六个皇帝,四百零八年,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紧密衔接。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写完五代十国的历史就搁笔了。以后的历史,由谁来写呢?谁能接着写出一部可与资治通鉴媲美的续篇来呢?明代陈桱的通鉴续编,和王宗沐、薛应旂的宋元资治通鉴都写得很不好。清代著名学者徐乾学、万斯同、阎若璩、胡渭等写的资治通鉴后编也有不少缺点。在资治通鉴后编问世后约一百年,出现了毕沅的续资治通鉴。
毕沅,字秋帆,在清代当过兵部尚书、总督等官,他比徐乾学等幸运,能看到一些珍贵的史料,因此能对前人的书加以增补改正,达到后来居上的地步。毕沅编写的续资治通鉴,以元代脱脱的宋史、辽史、金史,及明代宋濂等的元史为主要根据,参考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叶隆礼契丹国志等书,还参考各家文集约百十余种,参考资料很丰富。他仿照通鉴考异的体例,写出考异分注于正文下,文字简练。经过一些学者三十余年的合作,写出的稿本,复经邵晋涵订正,可惜订正稿已不知去向,付刻稿是“宾客初定之本”。初刻到一百零三卷而中断,公元1801年(嘉庆六年)冯集梧补刻一百十七卷,前后共得二百二十卷。
续资治通鉴从目录上虽把辽、夏、金排斥在外,实际内容都写进来了,而且写得很细致,宋太宗统一北汉后,宋辽关系非常紧张,辽国将领纷纷向宋投降,宋辽战争频仍,宋辽双方皆择将帅,筑城池,安人心,积极备战。当时的形势,对宋极为有利,北汉名将刘继业归宋,改名杨业,受到重用。而辽国君主,书中称为“辽主”,喜欢游猎,不听规劝。这些情况,卷十作了具体的叙述。卷九十二,女真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从此金国兴起。宋的国势则每况愈下,越来越无法收拾。这部书对我们了解宋、辽、金的历史有一定帮助。如按年月探索某一问题,这部书更能给人以明晰的印象。
续资治通鉴对北宋部分编写得较好,元代部分较简略,全书多抄录旧史,缺乏熔铸剪裁,考异也不精详。卷一〇三后,卷中凡分年处,都各冠年号,与其前体例不合;卷三宋太祖乾德元年十二月,殿中侍御史郑起贬官一条,原文将“中”误作“前”字。这类问题很多,经容肇祖、聂崇歧校勘,发现书中讹误、遗漏、衍文、颠倒、重复等问题约二千四百条,这个校勘的本子,195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汇成歌……”每当那缠绵婉转的旋律响起时,总会让我回想起四十多年前我下乡时的知青生活。一九七四年,我高中
-
元戏剧《关汉卿》鉴赏 《玉镜台》全名《温太真
-
作者: 金其 《汉官六种》十卷,清孙星衍校集。孙星衍
-
秋凉卷朝簟,春暖撤夜衾。虽是无情物,欲别尚沉吟。况与有情别,别随情浅深。二年欢笑意,一旦东西心。独留诚可念,同行力不任。前事讵能料,后期谅难寻。唯有潺湲泪,不惜共沾襟。
-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福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作品赏析《楚辞》有《卜居》,公借以为题。按:【顾注】乾元二年十二月,公
-
從来岁除咏,托讽情非一。公在维师年,久谐归政逸。辛盘具芳郁,柏酒澄嘉栗。犹厌贺车烦,晨门效圭荜。
-
乌夜啼①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②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③ 相留醉, 几时重,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