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祖咏《望蓟门》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祖咏《望蓟门》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题解】蓟门,春秋战国时蓟城的城门,遗址在今北京广安门一带。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周初或更早一些属古蓟国,后为燕召公封地,秦统一六国后置蓟县为广阳郡治,成为北方重镇。西汉时为燕王封地,东汉置幽州。唐时幽州为范阳郡的中心,统率十六州,为边关要地。开元、天宝时,这里经常与契丹发生战争,此诗即写其地理形势及战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希望立功边关的愿望。唐诗直解谓此诗“调高语壮”;唐诗贯珠笺释言此诗:“通首有气色,是盛唐格调。”【全诗】望蓟门.[唐].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作者小传】祖咏,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仕历或是否入仕不详。其诗多写山水景物,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其诗“剪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解题】此诗作年不详。蓟门:即蓟丘,唐幽州治所,今北京市。此诗为祖咏今存的唯一一首七律,也是仅存的一首边塞诗。诗中写幽州的山川形势以及现实局势的危险,由此而产生从戎报国的思想。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唐诗品汇卷八三列此诗于七律“正宗”中,甚有见地。【注释】①“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二句意谓登上燕台一望,传来军营中喧闹的笳鼓声,使人惊心动魄。蓟门为安禄山盘踞之地,此二句可能预感其有逆谋。燕台:即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后世慕名,在今北京市和徐水、满城、定兴等县皆有台以“黄金”为名。笳鼓:军中常用的两种乐器。②“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此句意谓积雪反射出万里寒光。极写其广阔而寒冷。③“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此句意谓三边在曙光下飘动着高矗的旗帜。三边:汉代以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因此三州都在边疆;当时安禄山身兼幽州、并州、平卢三镇节度使,此处“三边”可能即指三镇。危:高。旌:旗帜。④“沙场烽火连胡月”此句意谓沙场战事未平,边塞月夜接连燃起报警烽火。⑤“海畔云山拥蓟城”此句谓蓟门倚山近海,形势险要。蓟城,即指蓟门,城距渤海不远。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二句用两个典故,表示有从军报国的愿望。投笔吏: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年轻时为抄写文书的小吏,他投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怎能长期在笔砚间讨生活?后就弃文从武,出使西域,建立奇功。请长缨:汉书·终军传记载,终军出使南越,他对汉武帝夸口说:希望给我一根长缨(绳),一定能把南越王捆绑牵到朝廷上来。后来果然说服南越王降汉。【鉴赏】 祖咏在盛唐诗坛上是颇有名气的诗人,他的诗作大都流连山水、着意风物,流露出浓厚的隐逸情绪,属于王维浩然一派。 望蓟门这首七律的写作年月未详,但这首诗却是祖咏诗中别开生面的作品。它一反诗人惯常的浅唱低吟的田园风味,刻画出燕北边境的壮丽景色和充满火药味的边塞风云,表达了诗人投身军旅、安边报国的壮夫意气。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选取典型的景物,描绘出边地特有的风光,景色壮丽、意境开阔,尤其是能把自然风光与边地战事融为一体,显出开阔的胸襟、昂扬的气势。诗人在一个曙色初露的早晨登上燕台,远望蓟门,视听所及,无不令诗人惊心动魄。起句的一 “望” 一 “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写景抒情都由这一望一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诗人用斑斓的彩笔展现出一幅边境战地风光图: 积雪遍野生出万里寒光,海畔云山簇拥着蓟门重镇,关门上的旌旗在晨风中高高飘扬; 军营里笳鼓喧喧已不是和平气象,沙场上报警的烽火直逼云天,更见战事激烈。这一切怎不令诗人生出惊心动魄的感受来呢?这和诗人惯常津津乐道的 “南山当户牖,清水映园林” (苏氏别业)、“落日桑柘阴,遥村烟火起” (夕次圃田店)之类的景物相较,显然大异其趣,显露出祖咏心中的另一重天地。 诗的结尾引用汉代班超投笔从戎和终军弱冠请缨的典故,表明诗人希图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迹。虽然有的论者指出此处用典难免有熟烂之嫌,但应物斯感、触景生情,也显得很自然。从祖咏的遭际来看,他和孟浩然的 “不才明主弃”似有同病相怜的地方。建功立业,一展抱负是多数盛唐诗人的追求。然而,祖咏得中进士以后,未得实缺,乃官场失意之辈,隐逸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谁念远方客,长怀魏阙情”(兰峰赠张九皋),正画出他身在山水,心存魏阙的矛盾心态。当时盘踞燕北边境的安禄山,早有图谋不轨的意向,深为有识之士所担忧。清人高步瀛在 唐宋诗举要一书中引方东树对这首诗的评论说: “收记意有澄清之志,岂是范阳已有萌芽邪?” “范阳” 即指安禄山,“萌芽” 即指他反态已露。所以,这里投笔、请缨的用典,并非泛泛之词可比。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 中评祖咏的诗云: “剪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但就这首 望蓟门而言,无论造境寓意,均颇具盛唐气象,并不比高、岑诸人的边塞诗逊色。
猜你喜欢
  • 《古文观止·亲政篇》译文与赏析

    亲政篇亲政篇 明·王鏊 【题解】 本文是王鏊在明世宗即位之后所作的一篇答谢世宗慰问的信。亲政,即皇帝直接了解下情、亲自执政的

  • 静月诗古诗词(静月诗句女子)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静月诗古诗词,内容包括静月诗句女子,白居易的静月思诗句,形容静月湖美的诗句。如下,望采纳: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赞林黛玉》【清】 曹雪芹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妙年

  • 《死炅》作品分析

    长篇小说。日本战后派*作家埴谷雄高*的代表作。前四章由《近代文学》于1945年-1949年连续发表。第五章《恶魔的世界》1975年由《群象》出版

  • 《咏桂树诗赏析》

    【注释】:开头两句,诗人用直而概括的笔触,描绘了南国桂树的风采。“八树”者,原指月宫中的桂花树。 诗的未两句,用拟人化手法,道出桂树四时繁华的原委:因为不畏风霜雨雪的摧残,所以也就不会有凋零衰败的日子。

  • 《追寻远方:一种具体而明确的选择》曾秾散文赏析

    离别故土,灶火炊烟就成了远方:告别亲友,恩怨是非就是远方;探秘自然,课题项目也是远方。路漫漫,水悠悠,山隐隐,形而下,形而上,咫尺

  •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

    【名句】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 趱 (zan): 赶走。句意: 光阴飞快如箭,催人衰老,日月如梭一样的运转,很快把少年时代赶走。劝人要珍惜时间。 语出元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 《琵琶

  • 诗词《伯兮》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①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②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③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④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⑤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⑥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⑦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 白居易《周至县北楼望山 自此后诗为畿尉时作。》全诗赏析

    一为趋走吏,尘土不开颜。辜负平生眼,今朝始见山。

  • 苏轼《赠郑清叟秀才》全诗鉴赏

    风涛战扶胥,海贼横泥子。胡为犯二怖,博此一笑喜。问君奚所欲,欲谈仁义耳。我才不逮人,所有聊足己。安能相付予,过听君误矣。霜风扫瘴毒,冬日稍清美。年来万事足,所欠惟一死。澹然两无求,滑净空棐几。

  • 欧阳修《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全诗鉴赏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