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伯兮》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①伯也执殳,为王前驱。②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③岂无膏沐,谁适为容。④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⑤愿言思伯,甘心首疾!⑥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⑦愿言思伯,使我心痗!⑧
【注释】 ①伯:在兄弟姐妹当中,以年长者为伯,此处系指丈夫。朅(qie窃):威武之貌。桀:通“杰”。②殳(shu殊):棍棒之类的兵器,长约丈二,无刃。③蓬:一种野生植物,枯萎后常常在近根处折断,遇风飞旋,故称飞蓬。④膏沐:面膏、发油之类的东西。适(di敌):毛传解为“主”之意,马瑞辰释为“悦”之意。容:容饰。⑤其:维,杲(gao稿)杲:太阳出来明亮的样子。⑥愿(yin印):损伤。言:我。首疾,为协韵而成的倒文。甘:疾,痛。⑦焉得:安得。谖(xuan宣)草:即萱草,古人认为此草可令人忘忧,故又叫忘忧草。树:种。背:北堂,后庭。⑧痗(mei妹):病。
【译文】 我的哥儿呀,多么英勇,你是国家的大英雄。我的哥儿呀,手持殳杖,为咱王爷当前锋。自从哥哥你去东方,我的发儿乱成蓬草样。不是缺膏无香脂,我再修容饰貌为哪桩。天天盼雨盼下雨,天天却是彤红一个大太阳。想哥想得伤身心,即使头痛身疾又何妨。到哪儿去寻忘忧草,我愿把它种到北堂。想哥想得伤身心,化成心病仍旧悲伤。
【集评】 毛诗序:“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三)
唐·孔颖达: “此言过时者,谓三月一时。……此叙夫人所思之由。”(毛诗正义卷三)
宋·朱熹:“妇人以夫久从征役而作是诗,言其君子之才之美如是,今方执殳而为王前驱也。……是以治世之诗则言其君上闵恤之情,乱世之诗则录其室家怨思之苦。”(诗集传卷三)
明·徐祯卿:“雄雉、伯兮之思怀,……皆曲尽情思,婉变气词,哲匠纵横,毕由斯阈也。”(谈艺录卷一)
明·王世贞:“‘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诗旨有极含蓄者、隐恻者、紧切者;法有极婉曲者、清畅者、峻洁者、奇诡者、玄妙者。骚赋古选乐府歌行,千变万化,不能出其境界。”(艺苑卮言卷二)
清·崔述:“故诵此诗有三益焉:一则为人上者,知夫妇离别之苦,而兵非不得已而不用;一则为丈夫者,念闺中有甘心首疾之人,而路柳墙花不以介意;一则为妇人者,知膏沐本为夫容,而不可学时世梳妆以悦观者之目。此庶乎其为不徒诵此诗也已!正不必取春秋中事以附会之也。”(读风偶识,见崔东壁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清·方玉润:“此次不特为妇人思夫之词,且寄远作也。观次章辞意可见。……宛然闺阁中语,汉魏诗多袭此调。”(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年版)
近·闻一多:“日为夫象,故见日而思伯。”(风诗类钞,见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
【总案】 忠贞的女人往往喜爱夸夫,用夸示丈夫(“伯兮”)的英俊与威武来暗示自己思夫的深情,这是本诗较突出的特点之一。如此写来还觉不够表达她的思夫之情,也不足以表达爱夫之深切,于是夸张说自己思夫至苦,以致于不再梳妆打扮。更有甚者,寄情于日月,可是天公偏不作美,反其道而行,致使她思夫之情热烈到甘愿得病。在这首诗中,欲抑先扬,欲擒故纵,语炼情纯,辞浅意浓,维妙维肖地写出了这位妇女思夫时细腻、微妙的内心世界,为后世思妇题材的文学创作开了历史先河。
-
云截山腰断,风驱雨脚回。早阴江上散,残热日中来。却取生衣着,重拈竹簟开。谁能淘晚热,闲饮两三杯。 作品赏析竹簟:一作小簦
-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
-
【名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语出汉代毛苌《〈诗经·关雎〉序》。感情在胸中生发激荡,自然要流露,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此句说明诗歌创作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没有情感的激动就不会有诗,作者自己首先要充满激情。
-
《满江红·山居即事》是辛弃疾的一首抒发山居生活的词作。词中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对官场失意的不满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充满豪情和痛苦的心情。全词写景描写细腻,犹如如画,意境深远,展现了辛弃疾的旷达心境。这首词体富厚,意味深长,是辛弃疾的典型作品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
夜来归来冲虎过,山黑家中已眠卧。傍见北斗向江低,仰看明星当空大。庭前把烛嗔两炬,峡口惊猿闻一个。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
崔国辅 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 章台折杨柳,青日路旁情。 《长乐少年行》,属乐府《杂曲歌辞》。乐府诗题中有“少年”二字的很多,多描写少年公子豪侈游乐情事。本诗叙述一个豪贵少年在春日里寻花问柳的情况。
-
【题 解】于园在瓜洲长江边,清王士祯《瓜洲于园二首》诗:“于家园子俯江滨,巧石回廊
-
盖闻二仪有象〔2〕,显覆载以含生〔3〕;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4〕。是以窥天鉴地,庸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作品赏析【注释】:兵家:一作由来。事不:一作不可。才俊:一作豪浚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