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2。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3!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4。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5。
【释】
1.左迁降职,贬官。古代以左为卑,右为尊,故有此说,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燕田县东南。湘:韩湘,是韩愈侄子韩老成的儿子。
2.一封:即一封奏章,指论佛骨表。九重天:指皇宫。州,一作“阳”。唐时潮阳郡郡治在今广东省潮阳县。
3,圣明:臣子颂扬君主的称呼。弊事:弊政,此处指迎佛骨事。肯:岂肯。将:因。
4.秦岭:即终南山,东起今河南省陕县,西至甘肃天水县,连绵数百里,横亘关中南部。
5.瘴江:泛指岭南河流,岭南多瘴气,能使人生病。潮阳地处岭南,故称。
【译】
早上,我的论佛骨表呈到皇帝面前,
晚上,我已被贬到潮洲,路远八千。
本欲为圣明皇上革除弊政,
怎能怜惜自己的衰朽残年。
乌云漫漫,在逶迤的秦岭山脉横亘,
望不到我熟悉的家园。
积雪皑皑,簇拥着蓝田关,
马儿呵,也裹足不前!
你远道而来,定有深深的用意,
收拾我的尸骨,在那瘴气弥漫的江边。
【评】
唐宪宗崇奉佛教,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上论佛骨表,极言直谏,触怒宪宗,几定死罪,经相臣等相救,才贬为潮州剌史。此诗即韩赴潮途中写给前来送行的侄孙韩湘的。
“朝奏”而“夕贬”,何其速也,“路八千”与“一封”、“九重天”遥遥意对,“一封”奏章即贬“路八千”,贬所何其远也,处罚何其重也!“九重天”与“路八千”,君与臣,相隔何其深也!颔联分以肯定、否定之两句式,回答“路八千”而无悔之心。清人李光地评:“佛骨表孤映千古,而此诗配之。尤妙在许大题目,而以‘除弊事’三字了却。”(榕村诗选)此正持重若轻之高手绝艺。
颈联“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极富美意,从前联的铮铮硬骨里,露出诗人的惆怅、老者的悲哀,与对京城帝阙深深的留恋:我家何在?眼前只有云雾缠绕的秦岭,只有茫茫积雪,拥塞着险峻的蓝关,马儿呵!它裹足不前!非马不前,是主人不愿前行呵!结句则柔中有刚,弱中有强,呼应起首,笼盖全篇。
-
[原 文] 泰山之阳①,汶水②西流;其阴③,济水④东流。阳谷⑤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⑥其南北分者⑦,古长城⑧也。最高日观峰⑨,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⑩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11)风雪,历(12
-
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常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
-
《琐窗寒 寒食》·周邦彦 周邦彦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
-
国学名句“大害必有小利为之媒,大利必有小害为之倪”出处和解释
【名句】大害必有小利为之媒,大利必有小害为之倪 语出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一。大的祸害一定会有微小的好处替它作媒介,大的好处一定会有微小的祸害替它作先导。说明有害必有利,有利必有害;人不能贪图小利
-
满江红·拂拭残碑文征明〔明代〕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
古文观止·《楚辞》·卜居 屈原既放, 三年不
-
【原题】:使君黄秘书上印有期闻严召已得好语赋诏律送之
-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谿,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为君题,惜解携。草萋萋,
-
妇女患眼痛喻 【原文】 昔有一女人,极患眼痛。有知识[1]女人问言:“汝眼痛耶?”答言:“眼痛。”彼女复言:“有眼必痛。我虽未痛
-
作者: 文淑慧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