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苏轼《念奴娇中秋》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念奴娇 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①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②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③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④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⑤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⑥
【注释】 ①桂魄:月亮的别称。周易参同契卷下:“阳神曰魂,阴神曰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之一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随创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秋碧:秋日晴朗的天空。②玉宇琼楼:传说中月宫里神仙居住的楼宇。见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④。乘鸾:异闻录:“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於广庭大桂树下,乐音嘈杂清丽。明皇归,制霓裳羽衣曲。”又集仙录:“天使降时,鸾鹤千万,众仙毕集。高者乘鸾,次乘骐麟,次乘龙。”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清凉国:指环境极清凉幽美。唐陆龟蒙诗残句:“溪山自是清凉国,松竹合封潇洒侯。” ③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历历:清楚可数。④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⑤翻然:回飞的样子。鹏翼:鹏鸟的翅膀。鹏,传说中的大鸟。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⑥水晶宫:也作“水精宫”。任昉述异记卷上:“阖闾构水精宫,尤极珍怪,皆出自水府”。这里指澄彻清明的月宫。
【译文】 凭高远眺,见漫漫长空,万里无云。明月飞来,光华照临,秋日的碧空完全沉浸在清冷的月光里。在琼楼玉宇的仙境里,驾乘鸾鸟往来,人就在清凉国中。放眼望去、江山鲜美如画、烟雾笼罩的树木也清晰可数。带着醉意,我拍手纵情歌唱,举起酒杯,邀约明月,对着身影便成三人。在金风白露中徘徊起舞,心旷神怡,不知今夕何夕。我要乘着清风,翻然归去,何用跨骑鹏鸟的羽翼?在精美绝伦的水晶宫里,一声声吹尽横笛。
【总案】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底,深文罗织、使苏轼入狱的“乌台诗案”结案,苏轼被贬往黄州(在今湖北黄冈),次年春到达贬所。在那里,他渡过了整整四个年头,这首中秋词就是元丰五年(1082)中秋在黄州贬所写的。写作此词时,苏轼被贬黄州已近两年,政治上的失意和处境的艰难并未使他心灰意冷、意气消沉。他生性旷达洒脱、狂放不羁,始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向往着超凡脱俗的美好境界。他对月夜壮丽景色的描绘、对月宫生活的想象令人心驰神往,而生活的失意、孤寂自然也使作者幻想乘风飘去,遨游月宫,以脱离尘世的喧嚣和尘埃。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使这首中秋词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和作者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样,是中秋词中的精品。<条目作者>=赵晓兰
条目作者>
-
此诗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是一首写山的诗,却没有采用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法,而是为山的出场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铺排,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数峰
-
浪淘沙慢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流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
-
旧事参差梦,新程逦迤秋。故人如见忆,时到寺东楼。
-
伎儿作乐喻 【原文】 譬如伎儿[1],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王不与之。王语之言:“汝向作乐[2],空乐[3]我耳!我与汝钱,亦
-
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
-
李白《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 李白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九华山,地处安徽省青阳县。天宝后期,李白于漫游途中,曾在九江
-
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那时离别后,入梦到如今。
-
【原题】:余将南归燕赵诸公子携妓把酒钱别醉中作把酒听歌行
-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
-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出处】唐李白《 乌栖曲 》。 【意思】宫中铜壶里的水越漏越多,银 箭的刻度也随之越升越高。起身望月,明月早已坠入江中。淡淡的描 摹,暗藏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