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未选择的路》原文和鉴赏
可惜我不能走两条路。
我这个过客久久徘徊,
极目望去,一条路在远处,
蜿蜒地进入丛林榛芜;
我向另一条路望去, 同样平坦,
也许它更值得行走,
因为它长满茸茸绿草,等待人们的踏践;
虽然它也已纷乱
行人在这里过往驰骤。
那天清晨,两条路上覆满落叶,
没有脚步把它们踏碎。
呵,另一天我将从第一条路跨越!
虽然我知道条条路相接,
我仍怀疑是否能循原路返回。
今后我将把这件事向人们宣告
一面深深叹息:
树丛中有两股岔道,
而我走的那条路行人稀少
这就造成了一切差异。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写于1915年, 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成为美国诗歌中的名篇。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两条路在黄色的树丛中叉开,一条路蜿蜒地进入丛林榛芜;一条路长满茸茸的绿草。作为过客的“我”在岔路前犹豫、徘徊,因为两条路虽然风格不同,但都美丽、平坦、覆满落叶,以同样的魅力吸引着我,等待着踏践,而“我”只能选择其一。如果仅仅是两条路的选择,诗人也不需踌躇再三,在这里“路”有更深的含义,它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诗人面临的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难怪他难以举足。因为无论这种选择是明智还是糊涂,我们都不能回到原来的岔路重新开始。
这首诗揭示了人的一个根本问题——选择。弗罗斯特避免直言这两条路代表着什么,对选择的具体内容没有任何暗示,诗人所要阐明的仅仅是选择本身。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在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这个人是弗罗斯特,也是我们。选择是人生经验中的一个方面,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人生就是由无数次选择组成的。同一时刻同样的机遇,我们只能选择其一。当我们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前行时,常常会对那条未选择的路怀着深深的眷恋,如果走那条路又会怎样?也许更奇伟、瑰丽,也许更平凡、黯淡,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法去实践,它成为一个永远难圆的梦。选择的存在决定了生活中具有现实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当一种选择成为现实,必然伴随着另一种可能,它们无法互换,因为我们不能返回选择的起点。这是人生无法解决、无法摆脱的深层悲剧,所以,作者要发出无奈的“深深叹息”。选择造成无法弥补的差异,幸运与不幸,快乐与悲哀,希望与渺茫,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诗人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直觉和戏剧性来传达诗中的哲理,以个别反映一般,以小见大,以近寓远。清新的诗句后面,是诗人对人生深层的思索和叹息。反复阅读,我们可以领会其中的哲理,得到智慧的启迪。
-
不觉朱幡辗后尘,争看绣幰锦缠轮。洛滨侍従三人贵,京兆平反一笑春。但逐东山携妓女,那知后阁走穷宾。滞留不见荣华事,空作赓诗第七人。翻翻缇骑走香尘,激激飞涛射火轮。美酒留连三夜月,丰年倾倒五州春。(时浙西
-
太子洑落日望水川平落日迥,落照满川涨。复此沧波地,派别引沮漳。耿耿流长脉,熠熠动微光。寒鸟逐查漾,饥鹈拂浪翔。临泛自多美,况乃还故
-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宋玉这样结合凄凉的秋景,抒述个人弃家远行的
-
《山海经·西山经》: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郭璞注: 胜,玉胜也。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 《山海经·海内北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
-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① (戒色 ② 、戒斗 ③ 、戒得 ④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七) 注释 ①戒:原指佛教约
-
何处觅新秋,萧然北台上。秋来未云几,风日已清亮。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西风送落日,万窍含凄怆。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 作品赏析【原题】:同年王中甫挽词先帝亲收十五人,四方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表达夫妻恩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夫妻恩爱的诗句,形容夫妻恩爱的诗句,表现夫妻之间深深地爱的古诗词。形容夫妻恩爱的诗句如下:《留别妻》苏武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
-
【原题】:依韵和益州司理刘大著喜与运使薛端公相见之什
-
还同一叶落,对此孤镜晓。丝缕乍难分,杨花复相绕。时役人易衰,吾年白犹少。第一百九十二卷
-
金字经·秋夜 无名氏 我来山中宿。夜深云满衣。 月皎风清星斗希 惊鸟无所依。 乖秋意。卧将箫管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