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张籍《秋思》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张籍《秋思》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宋玉这样结合凄凉的秋景,抒述个人弃家远行的心情,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从此,秋意与羁旅结下了不解之缘。张籍祖籍吴郡(苏州市),移居和州(安徽和县),后来在长安做官。秋思抒发了客居洛阳思念家人的深挚感情。

首句写出客居之地和时令。一个“见”字,写异乡物候变化引起的心灵震颤。正是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次句紧承“见秋风”,写因感触而产生的心理内容:欲作家书,意念重重,难以下笔。至于家书中写了什么,没有说,也不必说,正见出删芜的功夫。三、四句转出新的境界:一种内心疑虑,一个拆封动作。“复”、“又”二字紧相照应,把内心的疑虑回旋、不能释然与封信动作的终结又反而拆开关锁在一起。如果只是一己的意念与动作,也属平常,妙在中间插入“行人”,即使送信人马上要出发,也顾不得了。

元人杨载诗法家数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秋思的起句正是平直叙起,第二句从容承接,第三句翻转变化,波澜迭起,出人意料,第四句顺势将第三句内在心理延展为外在行动。后面两句潮头倒卷,回扣重叠前面一、二句萌生的感情,前后形成婉曲回环的结构形态,强化了也深化了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张籍的绝句中,这首是评论家目光集中的热点,大多把它与岑参的逢入京使相比。岑诗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汝询说:“文昌叙情最切,此诗堪与‘马上相逢’颉颃。”沈德潜也说:“亦复人人胸臆语,与“马上相逢无纸笔’一首同妙。”客居独处,思家念亲,人皆有之,只要表达得真切,就会引起共鸣。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仅止于真切,未必动人,还得作更进一步思考。秋思除过真切地道出了“人人胸臆语”之外,最主要的是捕捉了一个外在的动态细节,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内在感情的运动;或者说是把内在感情的运动恰到好处地转化为外在的一个动态细节。所谓运动或动态,就是从这一心理或动作到另一心理或动作的转变。诗人抓住了这瞬间的内、外运动。难怪雕塑大师罗丹要这样教导青年艺术家:“塑造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平面上,而是要在起伏上思考。”“起伏”不正是表现生命和感情的动态吗?这诗前面两句的静态陈述,也为后面的动态展示作了反衬,使其更为鲜明突出。

猜你喜欢
  • 《春光好·天初暖赏析》

    此词作于《花间集》结集之后,所以不见于《花间集》。作品描绘的是成都的的风光和生活。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此词发端以淡淡的笔墨点明时令:“天初暖,日初长

  • “混蛋加三级”的意思,出处,故事

    从清末开始,中国社会上流传起一句“混蛋加三级”的骂人话。这句话起源于清末一道名叫“总理衙门”的菜,这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钱恂创制的。 清末外交工作全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处理,它的权力很大,常和外国人打

  • 《欧阳修散文名篇·朋党论》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

    文章转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运用,既纡徐有致,又富有感染力。本文气势磅礴,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富有忧患意识的政治家刚正不阿的战斗精神。

  • 李白诗词《清平调词三首》原文、鉴赏和解读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鸡蛋》李彦霞散文赏析

    站在鸡窝前面,我惊呼有个鸡蛋,且脑海里即刻飘满煮鸡蛋、鸡蛋糕、韭菜炒鸡蛋——诱人的食香。鸡蛋肉粉色,圆圆的,亮亮的,静静地安卧

  • 鲁迅《求乞者》散文全文

    求乞者我顺着剥落的高墙走路,踏着松的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微风起来,露在墙头的高树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我头上摇动。微

  • 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澧朗》全诗赏析

    江城秋日落,山鬼闭门中。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赤眉犹世乱,青眼只途穷。传语桃源客,人今出处同。

  • 杜甫《送贾阁老出汝州》全诗赏析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作品赏析据此诗,贾出汝州在乾元元年之春。考《肃宗本纪》:九节度师溃,刺史贾至奔于襄邓,在次年三月,

  • 《遗黄琼书·李固》全文赏析

    遗黄琼书李固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

  • 乐府诗《子夜歌·〔芳是香所为〕》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南朝]民歌 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 本诗是南朝新乐府民歌《清商曲辞·吴声歌》,紧承“落日出前门”一首。 “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女主人公“孤芳自赏”之后,立刻又意识到,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