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注释】
选自唐·韩愈师说。
不必:不一定。
术业:学术和技能。
专攻:专门研究,专长。攻,研究。
【赏析】
韩愈在师说中倡言“师道”,批评了士大夫之流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在强调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时,他说: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意思是: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因为掌握知识学问有先有后,学术修业各有专长罢了。
韩愈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因为掌握知识学问有先有后,各人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也不一样,所以,他人之所长或许正是己之所短,他人之所短或许正是己之所长。以他人之所长补己之短,他可以为我的老师;以己之所长补他人之短,则我可以为他的老师。这个道理,早在春秋时代,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就认识到了。论语·子张篇中子贡说孔子:“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自己也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孔子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据记载,孔子曾向郯国(在今山东郯城县)的国君请教少皞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向周敬王时的大夫苌弘请教古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学习弹琴,还曾向老聃(老子)请教过周礼。圣人孔子尚且向人请教自己不懂的东西,更何况一般的凡夫俗子呢!
所以,为师与为学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对的,老师与弟子的角色也可以相互转换。自己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懂了之后,又可以为人之师了。
-
郡僻人事少,云山常眼前。偶从池上醉,便向舟中眠。与子居最近,周官情又偏。闲时耐相访,正有床头钱。
-
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展力惭浅效,街恩感深慈。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信知道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南京美食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南京的古诗中含有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景点等等,有关江南美食的诗句,南京听曲吃饭的诗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是六朝文学的中心。东晋永明八年(公元409年),诗人谢眺在《入朝曲》中写下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状:描绘,描写。 意:思想,内容,意蕴。 见:同“现”。 言外:语言形式之外。 至:高,极致,顶点。 【赏析】 本句为梅尧臣语,梅尧臣是北宋著名诗人,与欧阳修齐
-
相访但寻钟,门寒古殿松。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事惬林中语,人幽物外踪。吾庐幸接近,兹地兴偏慵。
-
茶瓜不作片时留,又向悠然作胜游。花径似经新扫酒,竹林唤起旧风流。天教有象皆楷写,世已无书可校讐。长日苦遭蝉噪聒,杖藜拟访涧泉秋。
-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
-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
我生来几时?万有四千日。自省于其间,非忧即有疾。老去虑渐息,年来病初愈。忽喜身与心,泰然两无苦。况兹孟夏月,清和好时节。微风吹夹衣,不寒复不热。移榻树阴下,竟日何所为。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内无忧患
-
[原文](节选) 庄公问威当世服天下 庄公问晏子曰:“威当世而服天下,时耶?”晏子对曰:“行也。”公曰:“何行?”对曰:“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之邪逆;听赁贤者,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