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冯延巳《南乡子》鉴赏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名阳春集。
南乡子
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简析】
此篇写怨妇,其中的高楼拥衾、对镜伤神,以及以草长喻怨深,均不足称奇。所可称奇者,在首句“细雨湿流光”.不同于深碧的夏草之色印更不同于枯黄的秋草之色衰,春天的草,轻盈青翠,清光流泛。蒙蒙细雨,虽能沾湿春草,却终不能掩抑流光。词人深见及此,奇才也。
更奇者,这雨中的春草,正是怨妇的象征:情郎不至,怨矣,犹春草之见濡;虽则有怨,痴盼犹存,一如流光之依然闪动。
词下片,便在证实这一点,寝前,她虽心事茫茫,梦中,她却任意驰想,直睡至杨花浮满绣床。她虽恨杀薄悻,那门儿却未紧闭,依旧为他留了半扇。
王国维称其“能摄春草之魂”.其实,此词并非咏草之作,摄草之魂,正是为摄怨妇之魂。
-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
-
作者: 曹增渝
-
苏洵 六国破灭 (1) ,非兵不利、战不善 (2) ,弊在赂秦 (3)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 (4)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5) ?”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
-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鸟兽鱼虫·鹰鸠”类的诗句。 这里描绘诗人于边地
-
作者: 朱明
-
短篇小说。蹇先艾著。发表于1926年1月。作品描写旧社会贵州农村惩罚小偷的一种野蛮的风俗——水葬。贫苦农民骆毛因生活无着偶然行窃,便被本村的农民按照“古已有之”的老例押去赴死。一路上,围观的人们快活兴
-
【原文】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
富阳山底樟亭畔,立马停舟飞酒盂。曾共中丞情缱绻,暂留协律语踟蹰。紫微星北承恩去,青草湖南称意无?不羡君官羡君幕,幕中收得阮元瑜。
-
虹霓掩天光,哲后起康济。应运生夔龙,开元扫氛翳。太微廓金镜,端拱清遐裔。轻尘集嵩岳,虚点盛明意。谬挥紫泥诏,献纳青云际。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挂帆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