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出处,故事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出处,故事

挟: 挟持,要挟。控制皇帝,假借皇帝的名义,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语出战国策·秦策一:“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从。”又见后汉书·袁绍传。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董卓专权乱政,激起天下反对。汉室五官中郎将袁成之子袁绍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从勃海郡(今山东北部与河北交界一带)起兵讨董卓,得到各地响应。袁绍势力发展很快,不久,占据了军事要地冀州(今河北中部地区)。接着袁绍又打了几次胜仗,兵力更加强盛,成了中国北方之一雄。兴平二年(195年)冬,袁绍部下沮授根据当时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汉献帝流亡在外的形势,劝袁绍采取行动,“西迎大驾(指汉献帝),即宫邺都(在今河北南部),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讨伐不服从者),谁能御之(谁能抗御得了)?”袁绍对此虽表赞同,但因有人反对,未能实现。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至许昌,并定都于此。后来,人们便说曹操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

后来人们多用此语比喻借重权威者的名义,发号施令。

猜你喜欢
  • 苏轼《定风波 红梅》全诗鉴赏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迹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作品赏析【注释】: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

  • “学记(节选)”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①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② ,教学为先 ③ 。 虽有嘉肴 ④ ,弗食,不知其旨也 ⑤ ;虽有至道 ⑥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所困 ⑦ 。知

  •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名言: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句意: 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 元气相汇便产生活体, 消散便导致死亡。 出处: 《庄子· 知北游》

  • 李商隐《北青萝》全诗赏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作品赏析【注释】:崦:崦嵫,见《山海经》:“鸟鼠同穴山西南曰崦嵫,下有虞泉,日所入处。”【简析】:诗人

  • 白居易《夭老》全诗赏析

    早世身如风里烛,暮年发似镜中丝。谁人断得人间事,少夭堪伤老又悲。

  • 苏轼《孔长源挽词二首》全诗鉴赏

    少年才气冠当时,晚节孤风益自奇。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南荒尚记诛元恶,东越谁能事细儿,耆旧如今几人在,为君无憾为时悲。小堰门头柳系船,吴山堂上月侵筵。潮声夜半千岩响,诗句明朝万口传。(长源自

  • 林希逸《溪上谣》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林希逸《溪上谣》 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①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 ② 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 ③ 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如散圣。

  • 鲁迅《文艺与革命》全文、注释和赏析

    来信 鲁迅先生: 在《新闻报》的《学海》栏内,读到你底一篇《文学和政治的歧途》的讲演,解释文学者和政治者之背离不合,其原因在政治者以得到目前的安宁为满足,这满足,在感觉锐敏的文学者看去,一样是胡涂不彻

  • 王昌龄《赵十四兄见访》全诗赏析

    客来舒长簟,开阁延清风。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忽忆鲈鱼□,扁舟往江东。 作品赏析欲还嵩:一作独还嵩。

  • 王国维《人间词话·方回少真味》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方回少真味》经典解读 方回少真味 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瞻,惜少真味。 读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