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李白《江上吟》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白《江上吟》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此诗作于江夏 (今湖北武昌)。江夏是李白多次往来的地方,此篇究竟作于何时,学术界看法颇有不同。一般认为是他开元年间出蜀后第一次游江夏时所作。联系诗中所反映的思想情绪,多与青年时代的李白不符。郭沫若以为是李白流夜郎遇赦后留滞江夏时所作(见李白与杜甫 ),时间约在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已是五十九岁高龄了。郭说甚是。这一点下文将略有交待,此处不再细说了。【全诗】江上吟.[唐].李白.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注释】①诗题一作江上游。 ②木兰:木兰木。泚:船桨。沙棠:沙棠木,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一种珍木。玉箫金管:指有音乐伴随,使人陶醉。 ③仙人二句:意谓摒弃世俗,与自然为亲,羽化登仙。随白鸥,列子·黄帝篇中记有一位住在海边上的人喜好海鸥,常早早起来去海边随鸥鸟游走,后不知所去。 ④悬日月:喻屈原的作品可与日月同光。台榭:泛指楚王宫的楼台宫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空山丘:已成废丘。 ⑤凌:超越。沧洲:高士的隐居地。 ⑥汉水:即汉江,由西北向东南流。【译文】 木兰做的船桨呀,沙棠木造的小舟,吹奏着玉箫、金管的歌妓分坐在两头。带着一缸缸醉人的美酒,小船儿随着波浪自由地漂流。象是等待乘黄鹤归去的仙人,又象是当年与海鸥为伴的海客,我呀,飘飘欲仙,无虑无忧!屈原的作品象日月一样光照千古;楚王的台榭,如今却是一片荒丘!兴致正浓,提笔赋诗,自认可以摇撼山岳,足以凌驾沧州。功名富贵若能长在,汉水也会西北倒流!【赏析】 李白一生,有一个根本的矛盾。他的本质是诗人,他的理想却是匡扶社稷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抱负很大,锐气十足,自以为古代的鲁连、张良、谢安等才堪比他。天宝初年的待诏翰林和天宝末的从永王磷,是他从事政治活动的两次大尝试。然而都失败了。尤其是从磷,落了个附逆、流放的结局。夜郎赦归后,李白政治上的锐气,才和他的年龄、健康状况一样,销磨殆尽了。冷酷的现实强迫他不得不放弃企图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梦想,不禁陷入了悲愤愁苦和失望渺茫之中。我们看他赦归后留滞江夏的诗歌颇多痛饮狂歌,消积颓唐之作,就是证明。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消沉下去,他心中的另一个曲蘖——诗歌创作上的自信心支持着他。也可以说是理想泯灭的同时,诗人本质得以复现。他不但相信自己的诗歌可以流传不朽,而且相信自己的诗歌创作要比世俗的功名富贵久长、高尚得多。江上吟 这首诗,正是诗人由消极迷茫转为自信兀傲的绝好证明。 前四句为一段,是泛舟江上即景。“木兰”“沙棠”都是名贵之木,用来形容船、桨的华贵。“玉箫”“金管”代指船上的乐伎。此四句分写船、乐、酒和歌伎,是对当时官场豪华的舟中饮筵的描述。饮筵的主人是江夏的地方官,与筵的是包括李白在内的聚于江夏的名士。李白以当时著名的诗人和曾是玄宗文学侍臣的经历,使他颇受各地地方官的优待,即使是判流遇赦也是如此。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一般研究者将此诗系于李白青年时,很可能认为如此豪奢的舟中饮筵,只有当时既富赀财、又喜挥霍的李白才能有。这是不够确切的。而且,也没有注意到李白赦归江夏后正有与地方长官宴饮中舟的事实,如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那首诗中所写到的。 对以上四句的理解,一般的看法是: 李白以欣赏、赞美的态度写载妓纵酒,是他及时行乐,庸俗思想的表现。此说不妥。李白一生,有纵酒狎妓、任性自适的行为,然而以上四句却不是在写他的逸乐,而是写他的痛苦和迷惘。得到地方官吏的优待,泛舟江上,有美酒佳肴充腹,有歌舞丝竹盈耳,对诗人近年远谪罪囚生活造成的精神创伤来说,固然是一个抚慰和暂时的麻醉,但这种逸乐毕竟不能代替政治理想彻底破灭造成的铭骨镂心的痛苦。“载妓随波任去留”一句,值得再三玩味。这是在感官得到暂时快乐的同时,痛苦弥深的心理表现。吴娃越艳,歌声袅袅,其时船到中流,诗人酒意阑珊,颓卧船舱,瞠目望天,万千忧虑涌上心头。不知船将何往?亦不知自己此生将何以了结?年已老矣,鬓已斑矣,前途尚有多长?该如何走下去? 或者,竟如这江中之船,任其所之?…… 正因为诗人有此茫然不知何如的纷繁思绪,所以有第二段四句的四古人事迹。“仙人有待乘黄鹤”是诗人脑际浮出的第一位古人事迹。据 南齐书·州郡志载,仙人子安乘黄鹤曾从江楼经过,因命名为黄鹤楼。又太平寰宇记说是费文袆登仙,曾驾黄鹤在此停留。无论是子安还是费文袆,总之,是和仙人有关。“海客无心随白鸥”是由仙人联类而及另一关于隐逸者的事迹。列子·黄帝篇 有一则寓言,说古时海边有一个人,喜欢鸥鸟,鸥鸟成群飞集在他身边。后来有一天,他父亲让他捉一只鸥鸟回去,他再到海边,因为有了欺诈之心,鸥鸟便不再飞近他身边了。“屈平”“楚王”两句指屈原和楚怀王、楚襄王父子。江夏古属楚国,这一带关于屈原和怀王父子的遗址、传说都很多,前句说屈原文学成就很高,如日月丽天,光辉永照;后句说贵为帝王的楚王父子游憩的宫苑台榭如今俱已荒凉倾圮,如灰飞烟灭然。 王琦在注释这首诗说: 四句“特以四古人事排列于中间,顿觉五色迷目,令人骤然不得其解。”(李太白全集)正确理解此四句诗的关键在于认识诗人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四古人事取舍趋从的态度,而取舍趋从的态度则婉转含蓄地传达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思索和认定。从字面上看,李白对求仙和隐逸两途明显予以否定。“仙人有待”,是待黄鹤的来临,黄鹤杳然,乘鹤冲举是不可能的。海客狎鸥不过是忘机狎物的小伎,只可纵适一时而已。对功名富贵,诗人也是否定了的。李白高度赞扬、肯定的是屈原的文学成就。以上的取舍趋从,反映了李白对自己短暂余生将走之路的认定,即以诗歌创作传不朽;也反映了他对自己过去生涯的总结,即求仙隐逸的无补于事和功名富贵的虚妄,因为这些李白过去都曾狂热地予以追求。诗人既已否定了求仙、隐逸和功名富贵,反过来看此诗开头四句是以欣赏的态度写“纵酒载妓”,还是以“纵酒载妓” 曲折地表达他痛苦、茫然的心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说中间四句尚不能明确判定诗人对自己前途的认定的话,那么末段四句就明显不过地将这一点表达出来了。“兴酣”二句是说创作欲望极高,兴致酣畅淋漓,诗兴大发,落笔可以摇动五岳,诗成可以凌驾沧洲。此处的五岳不单指五大名山,还代表了神仙隐逸者所居;沧洲也不单指海,还代表了海中神仙所居的仙山。“功名”二句则极力对功名富贵予以否定。这四句中诗人继续发挥自己文学事业可以步武屈原的坚强信心,并以此信心否定神仙丹液,睥睨功名富贵。值得注意的是,这信心里只有创作而没有任性自适的话。这种思想,只能是晚年的李白所能有。开元年间初至江夏的李白,正是春衫年少,任性自适的思想很浓,博功名求富贵的锐气也正十足,不可能说出以上的话。所以说此诗写于李白青年时期是不准确的。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一点是章法上的着意安排。中间一段引四古人事,对偶工整,四句起讫完整,俨然成一层次。但又可以从中间剖开,前两句言神仙隐逸,承首段;后两句言文章不朽和功名富贵速朽,启下段。王琦说此诗章法“虽出自逸才,未必不少加惨淡经营”,是很有道理的。
猜你喜欢
  • 《韩非子·难三第三十八》译文与赏析

    难三第三十八 【题解】 《难三》包括八个故事,第一个反对子思道人善,隐人恶,以防臣下比周欺上,告奸之法于是呼出;第二个提出君主

  • 壬子兵变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东山再起,就任内阁总理大臣。他凭借手握的北洋重兵,翻云覆雨,玩弄“南北和谈”的阴谋;在逼清朝皇帝退位后,又攫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出处】唐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一) 》。 【意思】今天,谁知我独自前来品赏兰桂的芳姿,只是为拳拳服膺于她们的高洁品格。 【全诗】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

  • 白居易《湖亭望水》全诗赏析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作品赏析【注释】:日沉①红有影?风定绿无波①日沉:夕阳西下。②影:影象。《湖亭望水》是一首五律,作于江

  • 国学名句“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出处和解释

    【名句】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君子》。圣人对于天下万物,有一种东西不知道就认为是耻辱。说明人应好学博闻,对一切知识,都应有所了解。

  • 岑桑《京口漫笔》

    前些日子,乘便游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镇江。 镇江古称京口,是南京的外卫,在历史上向与南京同兴替。三国时,孙吴在此起家;南北朝时,刘宋据此立业。历代江南有事,这个形势险要的滨江城镇,往往是兵家必争之

  • 王永军《沧浪(之一)》

    沧浪(之一) 之一南方的河流,看上去,多少有点乖张。北方的河流有些粗糙,如血管般凸现于现实的尘土之上,显示出一种超越时光的存在。沿

  • 《淮南子》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注释、鉴赏

    〔主术训〕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 ① 。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 ②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③ 。 〔注释〕 ①

  • 《雪的怀想》滕运林散文赏析

    又到了落雪时节,这是今冬的第一场雪!伫立窗前,凝视外面默默飘舞的雪花,不知怎的,我抑不住有一种若有若无的往事犹萦之感。尽管眼前海滨

  • 《大鼠》原文|翻译|赏析

    清·蒲松龄万历间1,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辄被啖食2。适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