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论诗诗三十首(其二)》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元好问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这首诗是诗人论诗绝句三十首的第二首。作于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诗人时年二十八岁。
论诗三十首是元好问的创作纲领。诗歌仿效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的体裁,评论了自汉魏至唐宋的许多重要诗人和诗歌流派,提出了自己的文艺观点。他主张倡导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主张天然淳真,反对堆砌雕琢;提倡豪爽刚健,反对纤弱柔靡;重视独创精神。表彰了历代富有创新精神的诗人对我国诗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首诗讲的正是建安文学的风格。前两句:“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曹,曹植,他的诗歌雅好慷慨,笔力雄健;刻画工致,文采斐然。作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他的创作明显地改变了诗歌的面貌。刘,指刘桢,他的诗歌气势高峻,格调苍凉。后世以曹刘并称,钟嵘在诗品中称曹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赞刘诗“真骨凌霜,高风跨俗”。元好问举曹、刘二人作为建安诗歌作家的代表,用“坐啸虎生风”形容其诗风的刚健;而且认为四海之内,没有人可以同他们角逐。真是真知灼见、慧眼独具。后两句讲西晋诗人刘越石的诗歌创作。刘越石即刘琨,曾任并州刺史,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传统,其诗忧国伤时,悲慨清拔,有建安气骨,所以,元好问举之以与曹植、刘桢鼎足。槊,即长矛;横槊,以示武将出身的诗人的英雄气概。元好问的灼见卓识受到后世评论家的赞赏。翁方纲说他:“论诗从建安七子说起,此真诗中疏凿手矣。”(石洲诗话)宗廷辅也说他:“越石苍浑,与先生合,且北人,故欲跻之建安之列。”(古今论诗绝句集注)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鲁迅语),从那时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独立的地位,不再将它看作是经学的附庸、教化的工具。建安诗歌以风骨遒劲著称,它以充实的内容,丰沛的感情,明朗刚健的艺术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元好问早在八百余年之前即提出倡导建安风骨,实在是可贵的。
-
《夫我以彼为小人,彼亦必以我为小人,此定理也.彼以我为伪学,我既以为不是,则我以彼为
《夫我以彼为小人,彼亦必以我为小人,此定理也。彼以我为伪学,我既以为不是,则我以彼为小人,彼又安肯是我哉?彼此不相为是,其又安所定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比赛主持词结束语,内容包括古诗文主持稿结束语,请帮我想一下古诗词朗诵比赛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还有串词,古诗词的开场白和结束语。一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子孙代代无穷已诵完经书唱诗词美好的人生是文
-
夜梦上嵩山,独携藜杖出。千岩与万壑,游览皆周毕。梦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既悟神返初,依然旧形质。始知形神内,形病神无疾。形神两是幻,梦寤俱非实。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昼夜既平分,其间何得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代表心情难过,内容包括有什么古诗能表达难过的心情,形容情绪低落难过的古诗词,形容心情忧伤无奈的诗句。江陵愁望有寄 (唐)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南行 (唐)张潮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
-
小品文的危机 仿佛记得一两月之前,曾在一种日报上见到记载着一个人的死去的文章,说他是收集“小摆设”的名人,临末还有依稀的感喟,以
-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忆昔未嫁君,闻君却周旋。绮罗锦绣段,有赠黄金千。十五许嫁君,二十移所天。自从结发日未几,离君缅山川。家家尽欢喜,孤妾长自怜。幽闺
-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什么意思|大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资产阶级哲学中的一种反理性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学派。其主要代表是法国的柏格森*。他认为,经验和理性不能给予人们真实的知识,只有直觉才
-
元·萨都剌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今年冷落江南
-
把自己这些年的生活、情怀写给朋友们看,提笔便有许多辛酸。诗人把这许多辛酸,融铸在“衰发萧萧老郡丞”这个起句里,先给朋友们展示一幅自画像:白发稀疏,老态颓唐,这已是一层辛酸;官位又不过是辅佐州长官的郡丞,而且是“老郡丞”——多年来一直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