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游玄都观》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再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在永贞元年的革新失败之后,即被贬为连州刺史,未及到任所,中途至荆南,又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在那里过了十年谪居生活,元和十年二月被召回长安。当时玄都观有道士手植仙桃,桃花盛开后烂若丹霞,赏者不绝于路,刘禹锡怀着寻异心情也去观看,他从玄都观十年前并没有繁盛桃花耀眼,想到了他自己离京后十年朝中新贵的增多,心怀讥讽,写下了“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诗。诗的直接形象是具体而又真实的,春天的京郊路上,紫陌红尘中人来人往,无人不说着玄都观里的桃花,诗人也杂在人流中,看了桃花千树,他感慨京城变化之大,十年间观里桃花新起,艳色惊城……诗人以简洁的笔法描绘了这番景象。但是诗中还有明显的政治寓意。他笔下的桃花与红尘,也是朝中新贵的象征性的形象,诗人对这些物景,有一种鄙夷感,把它们看作是投一时之机,乘刘郎被贬离朝的空子里才钻营起来的。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句中含有这样的意思: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们,你们哪个不是我刘禹锡被贬后才爬上去的!当时知道刘禹锡的人,谁都能知道刘诗说的是什么。正因为这样,这首诗传开以后,当朝的执政者十分不满,以唐宪宗和宰相武元衡为首的统治集团,当即再贬已诏回京城的刘禹锡等为远州刺史, “官虽进而地益远”,刘禹锡以诗获罪,三月又远去连州。
刘禹锡因为写了上述绝句诗被贬出京,一过就是十四年。十四年的贬谪生活又过去了,文宗大和二年(828)三月,他又被召回京城,被任为主客郎中,往事的回忆使他又想起了玄都观,于是趁三月春光,又去观中,他发现观中的情景,如同政治生活一样,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百亩庭空,殿宇荒废,千桃荡尽,径满青苔, “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之中。诗人对此情景,以挑战口吻写道: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在诗序中,他说题为再游……是为了“以俟后游”,这也显示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但是这个“再游”,又引起了执政者的“不悦”,他又被派出长安,到东都洛阳去做“太子宾客”这一闲散的官。
游玄都观这两首诗,时间上贯联诗人二十三年的被贬生活,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进步的政治见解,从未在逆境中向反动的统治集团俯首输诚,并且一直以笔为斗争武器,并显示了杰出的诗才。白居易评价刘诗时说: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文如其人,作为对于刘禹锡的人格的品评,也是非常适当的。
-
邂逅残缺之美在北方的初春乍暖还寒时,邂逅残荷般的水草残根、蒲棒枯枝,让我很意外。我不知道有一些简单的风物,在别人的眼里算不算是风景
-
古文观止·《左传》·季札观周乐 (襄公二十九
-
黄庭坚《念奴娇》黄庭坚 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 ① ,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 ②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
斯干 作者: 杨文明 【本书体例】
-
贵贱平生隔,轩车是日来。青阳一觏止,云路豁然开。祖道衣冠列,分亭驿骑催。方期九日聚,还待二星回。
-
知君念我欲别难,我今此别非他日。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三年磨我费百书,一见何止得双璧。愿君亦莫叹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宅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
-
名言: 歼厥渠魁,胁从罔诒,旧染污俗,咸与维新。 注释: 歼: 消灭。厥: 其, 他的。渠魁: 为首的人。胁从: 被胁迫、引诱而跟从者。罔(wang): 同无。咸: 都。与: 同予。维新: 更新。 句
-
作者: 王思敏 【作家简介】见《刺青》。 《细雪》
-
琴史专著。六卷。宋朱长文撰。成书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撰者事迹参见“《墨池编》”条) 《琴史》六卷,按史书列传写法,以年代顺序分人综述。其中前五卷共收各代琴家一百五十六人。论述了与所述人有关的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品赏析[注释](1)天街:旧称帝都的城市。稣: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即酥油。[译文]初春的小雨落到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柔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