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唐宋词之刘克庄《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唐宋词之刘克庄《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贺新郎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②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③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④试看取、当年韩五。⑤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⑥谈笑起,两河路。⑦

少时棋柝曾联句。⑧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⑨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⑩君莫道、投鞭虚语。(11)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12)快投笔,莫题柱。(13)

【注释】 ①实之:见前满江红(怪雨盲风)注①。三和:用原韵写的第三首和诗。宋淳佑四年,王迈曾用贺新郎“缕”字起韵贺作者生日,作者依原韵和之,王迈又和,如此反复唱和各至五首。忧边:为边境一带的情势而忧虑,据宋史卷四二理宗纪载:淳佑三年七月“壬辰,四川制司言大元兵破大安军。”又卷四三理宗纪载:淳佑四年五月“戊午,大元兵围寿春府。”可见边境情势的确紧急。走笔:运笔。②国脉:国家的命脉。微:细。缕:丝、线。此句比喻国家的形势已到一发千钧的危险地步。③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此用终军请缨典故。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此句是表示有意挽救国家,但没有效力机会。④宽些尺度:放宽用人的标准,不必过于苛刻。⑤韩五: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他虽出身行伍而非名门望族,也成了抗金名将。⑥谷城公:又称黄石公。典出史记·留侯世家:“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付授:传授。此句是说:韩五从来未曾得仙人传授秘诀。不干:不相干。骊山母:此用唐时将军李筌遇骊山老母之事。太平广记卷六三骊山姥引集仙传载:李筌在嵩山得黄帝传下兵书阴符经,“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为说阴符之义。”这句是说:韩五的成就也与遇见骊山母无关。⑦谈笑起,两河路:轻松地收复了两河一带地方。谈笑:形容心情轻松。起,扶起,这里指收复失地。两河路:河北西路和河北东路。这是被敌人占领的地区。⑧少时棋柝曾联句:本句写年青时代的豪放生活。棋:下棋。柝(tuo拓)巡夜时所敲的木梆。联句:作诗的一种方式,一人一句,联成一首。本句化用唐·韩愈、李正封联句诗晚秋郾城夜会联句中李正封的诗句:“从军古云乐,谈笑青油幕。灯明夜观棋,月暗秋城柝。” ⑨登楼揽镜:在盼望中蹉跎岁月。登楼:喻有所企望。揽镜:喻形容衰老。杜甫 江上:“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边上冲梯屡舞:意思是边境屡受敌军攻击,形势紧急。冲:冲车。梯:云梯。二者都是攻城的战具。后汉书·公孙瓒传:“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于地中。” (11)君莫道投鞭虚语:您千万不要认为敌人渡江南侵只是吓唬人的假话。投鞭:投鞭断流以便渡江。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苻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12)一贤能制难:一个贤才便能解除危难。金汤:金城汤池。比喻坚强的防御设施。张许:张巡和许远。唐安史之乱时,二人死守睢阳。事见旧唐书卷一八七忠义传。本句是说:即使有了坚固的防线,没有顽强抗敌的将领又哪里能行? (13)快投笔,莫题柱:意思是不要再作空发感慨的书生,也不要追求功名富贵,应当投身到实际的抗敌斗争中去。投笔:此用班超投笔从戎故事。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题柱:用司马相如故事。华阳国志载:汉·司马相如初入长安,过升仙桥,题其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唐·岑参升仙桥诗:“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

【译文】 国家命脉一发千钧几多危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怎敢旁观。心想从军报国俘敌酋,何时手里能把长缨揽?未必人间没有救国的好汉,谁肯把用人标准稍稍放宽?请看当年抗金名将韩世忠,不也是出身行伍好卑贱。哪里有仙人授兵书?也无关骊山老母来指点。收复失地只在谈笑之间,让河北两路生灵免遭涂炭。

少年豪气多么放诞。下棋到更深,联句赋诗篇。可叹如今人已老,登楼望天外,对镜悲日晚。多少报国好时机,一次二次总耽延。听说北国天正寒,前方战事好频繁。莫道敌人难渡江,挥师南侵岂妄言!自古皆知求贤士,一人足可挽狂澜。虽有城池若金汤,没有张巡、许远那样的勇将固守也枉然。快快投笔从军去,莫把功名富贵贪。

【集评】 现代·胡云翼:“这首词揭露了南宋边防空虚、统治阶级昏闇无能、国事岌岌可危的现实。前段以南宋名将韩世忠的出身行伍为例,主张从宽录用抗敌致胜的人才;后段指出敌寇猖獗的形势,要保卫边防不能只依靠险阻,主要是依靠人,依靠忠勇的英雄人物。最后呼吁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共赴国难。通篇忧国伤时,议论风发,用典似嫌太多,却起了形象化的作用。(宋词选)

【总案】 伤时忧边,一股爱国浩然正气扑面而来,一腔救国热望溢于言表。直陈国策,直抒胸臆,可见其情绪急切而不烦曲喻修饰;先称韩五,次言张许,可见其急欲效法前修时贤而不愿等待观望。对当局之用人决策失误,则公开表示失望与悲愤,同时也进行敦促与劝谏。通篇舍景言情,非但不显粗浅直白,反见其诚挚忠勇,爱国心切;全词用典较多,非但不觉堆积陈腐,反见其理据充沛,雄辩服人。宋人诗词或有以好用事而致繁芜者,每招人以讥评。如此词者,则其善用事之能得肯綮者乎?

猜你喜欢
  • 元朝的建立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央政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53年,蒙古招降吐蕃,并灭大理。这样,从成吉思汗开始,经过窝阔台

  • 名诗《断章》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断章》是一首名诗,内容丰富且引人深思。诗人通过描绘旷远的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寥寥数语却能引发无限联想的手法,使读者能深入领悟。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的审视,告诫人们珍惜眼前,把握当下,体味生命的美好和短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启发了人们对生命的重视和思索。

  • 故愕愕者福也,諓諓者贼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故愕愕者福也,諓諓者贼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代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注释与译文

    古代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意味着泰山之所以能成为巍峨壮丽的山峰,是因为它能够容纳各种土壤,不拘泥于某种类型。同样地,河海之所以能深广流长,是因为它能够收纳各类细流,不偏废任何一道。这句名句告诉我们,要取得大成就,就要学会包容不同的事物和人,不固执于一种思维路径,才能开拓广阔的前景。

  • 陈子昂《感遇·之十三》全诗赏析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 《西线轶事》 - 中外文学著作

    《西线轶事》是一本中外文学著作。它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描绘了二战时期法国军医的经历。这本书情感真挚,语言优雅,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希望。阅读它,不仅能够增加对历史的了解,还能够体验到人性的复杂和战争的残酷。无论你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历史迷,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 《古文观止·张惠言·周维城传》鉴赏

    古文观止·张惠言·周维城传 嘉庆元年, 余游

  • 韦应物《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赴崔都水及诸》全诗赏析

    今日重九宴,去岁在京师。聊回出省步,一赴郊园期。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秋山满清景,当赏属乖离。凋散民里阔,摧翳众木衰。楼中一长啸,恻怆起凉飔。

  • 《古文观止·韩愈·与陈给事书》鉴赏

    古文观止·韩愈·与陈给事书 愈再拜: 愈之获

  • 白居易《题元十八溪亭 亭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全诗赏析

    怪君不喜仕,又不游州里。今日到幽居,了然知所以。宿君石溪亭,潺湲声满耳。饮君螺杯酒,醉卧不能起。见君五老峰,益悔居城市。爱君三男儿,始叹身无子。余方炉峰下,结室为居士。山北与山东,往来从此始。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