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本文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一部汇总记叙春秋时齐国晏婴言行的著作,共八卷,分内外篇,凡二百一十五章,旧题春秋齐晏婴撰,实系战国时人之作品。该书语言含蓄而且富有哲理,人物形象生动,故事简短有趣,颇具文学价值。
原文
(一)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间,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二)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一)
晏子出使楚国,因为晏子身材矮小,楚国人故意在大门旁边开了一扇小门来迎接晏子。晏子拒绝从小门进去,说道:“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从这扇门进去。”迎接他的人便改道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谒见。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数百家人,人们展开衣袖便可以遮住太阳,挥一把汗就可变成大雨,人多得肩靠着肩,脚挨着脚,怎么叫没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你出使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的使臣,各有其专责,那些贤德的人,就派他们出使贤德的君王,没有贤德的人,就派他们出使没有贤德的君王。我是最无贤德的人,所以只能出使楚国了。”
(二)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对身旁的近臣说:“晏婴,是齐国极善言辞的人,现在他将要到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近臣们回答说:“在晏子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一个人在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是干什么的?’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啊。’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罪。’”晏子到了,楚王摆宴接待晏子。饮酒到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押着一个人朝楚王这边走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吏回答说:“是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坐席回答道:“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成为橘,生长于淮河以北便成了枳,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而果实的味道却不相同。之所以像这样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是水土不同啊。现在人们生长在齐国不会偷盗,到了楚国便偷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啊!”楚王笑笑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赏读
俗语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反击是最有力的。晏子大概是深得其中三味了。齐楚相交,齐弱楚强。晏婴身材短小,相貌平平,楚仗势设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高人一筹的智慧,齐国受辱是必然的。因为如果从正面讲道理,义正辞严地说友邦往来不应失礼,则会导致剑拔弩张,自取其辱。而晏子却别出一辙,用近似归谬的方法,针锋相对地推出“使狗国者,从狗门入”的道理,使楚王自讨了一个没趣。这种高明的反击手段,不仅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也维护了自己的国格。
第二个故事中的橘枳之喻,入楚则盗之比,顺水推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蕴反击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亦庄亦谐,有理有节,以致楚王也只有讪笑和解嘲之份了。
-
湛湛 ① 露斯 ② ,在彼杞 ③ 棘 ④ 。显 ⑤ 允 ⑥ 君子 ⑦ ,莫不令德 ⑧ 。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⑨ 。岂弟 ⑩ 君子,莫不令仪 B11 。(《诗经·湛露》) 注释 ①湛湛(zhàn):露
-
李符的词却并不仅如其自称乃普通的效仿,通篇从钓船、渔父落笔,而情思自出人意表。起句以一个阅历甚广的渔父的声口自述平生,谓己曾驾船钓于五湖四海。
-
死且不自觉,其馀安可论。昨宵凤池客,今日雀罗门。骑吏尘未息,铭旌风已翻。平生红粉爱,惟解哭黄昏。
-
【原题】:乌程宰十三日往龙洞祷晴归言见田家两岸车水其声如雷兼刈穫甚忙若得旬日晴则农事济矣因作田家叹一首
-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 ② 。迥入天都里 ③ ,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④ 。欲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 ⑤ 。 ①释岛云大概是历史上第一个登上天都峰的诗人,该诗以鸟道、他山、远水等为衬托,极
-
《桃花·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苏轼争开不待叶,
-
《沧浪亭》是古代诗人杨慎所作,描绘了江南水墨般的美景。它以轻盈婉约的笔调,将沧浪亭的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山水名胜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真挚赞美之情。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
三辰明润琁玑运,四气均调玉烛光。共喜新年献椒酒,惟将万寿祝君不。
-
论题解析 [解题]选择(choice),即挑选,从若干人或事物中找出适合要求的。什么是选择呢?简单地说,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为自己把握人生;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
-
史料笔记。八卷。清姚元之撰。初刊行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 姚元之,字伯昂,号廌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咸丰二年(1852年),安徽桐城人。嘉庆十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