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桃花》咏桃花诗赏析
桃花·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镜,惊鱼水溅桥。
苏轼这首咏桃花诗写得形象鲜明、清新可人。“争开不待叶”一“争”字写出了桃花先花后叶特点同时,点出了花开的态势,大有争先恐后之意。而且也颇有点拟人意味,好象桃花也有知觉,为避落后,等不及叶开便抢先绽开了。“密缀欲无条”一句写出了桃花不仅开花不待叶,来得急切,而且花朵之多也很惊人,大有缀满枝条以至使枝条隐于花中不可见之势。“欲”,即几乎的意思,当然也含有写桃花的神韵之意,同“争”字相似。如果说这两句是描写桃花开时急切且繁多景象是从桃花自身着笔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从桃花开后外在环境角度来描绘桃花之美。“傍沼人窥镜,惊鱼水溅桥。”写出了桃花依傍于水沼池边,就好象佳人含羞窥镜,娇艳自矜,脉脉多情,以至水中之鱼见桃花之美色为之一惊,跳而溅水桥上。在诸多咏桃花诗中,苏轼这首小诗写得独具特色。格外引人注目。特色之一是以拟人手法写桃花、神韵十足。那争开的桃花缀满枝条、鲜艳无比,临水而照,恰似佳人梳妆,以至鱼惊水溅。这种构思不是很新颖奇特吗?特色之二是虽然运用拟人手法,但语言形象简洁、流畅、生动、脱口而出、好象漫不经意,实则炉火纯青,已入化境。于平易中见新奇,清淡中藏韵致,堪称咏桃花的佳作。
当然,以桃花喻佳人并非自苏轼始。唐崔护的人面桃花是脍炙人口的比喻,苏轼自然知晓。李白也曾称盛开桃花有“佳人色。”到宋代邵雍笔下,则说得更为明确“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国倾城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将桃花比作佳人出嫁,自然情趣盎然,而且是七言绝句,更有语调婉转曲折多变之美。苏轼以五言写其后,相形之下则更有含蓄蕴藉之致,这不仅是于由五言诗的韵律所致,而更主要的是构思立意之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册子古诗词目录制作,内容包括制作诗歌小册子,制作诗歌小册子,做一个古诗小册子,以什么命名。古诗总集:1.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
-
问予一室间,宁有千里廓。尘心洗长松,远意发孤鹤。生朝得此寿,死籍疑可落。微言在参同,妙契藏九籥。故人有奇趣,逸想寄幽壑。霜枝谢寒暑,云翮无前却。何须构明堂,未羡巢阿阁。缅怀别时语,复作数日恶。诗腴固堪
-
窗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秋风一拂披,策策鸣不已。微灯照空床,夜半偏入耳。愁忧无端来,感叹成坐起。天明视颜色,与故不相似。羲和驱日月,疾急不可恃。浮生虽多涂,趋死惟一轨。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白露下百
-
[元]耶律楚材一曲悲风为子弹,穹庐聊复助清欢。自惭未尽桐君趣,老境方知道愈难。这是《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2年级古诗词,内容包括二年级必背古诗二十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下册全部古诗,小学二年级古诗,要15首啊。《鹿柴》 唐 王维:空 山 不 见 人,但 闻 人 语 响.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别董大》(其一)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
-
泥人 【原诗】:泥人儿,好一(1)个似咱两个
-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
-
[原 文] 世有伯乐①,然后②有(3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④伯乐不常有。故⑤虽⑥有名马,祗②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⑨于槽枥⑩之间,不以千里称(11)也。 马之千里者(12),一食(13)或(14)尽(
-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春尽苗叶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必备填空题,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40道古诗文填空题(附答案),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填空。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1. ,红掌拨清波。《咏鹅》唐•骆宾王2. 天似穹庐, 。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北朝民歌3.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