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鉴赏】
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轼出任凤翔府(今属陕西)签判,其弟苏辙送他到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寄给他一首诗,题为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和了这首诗,完全依照苏辙的原韵。
苏辙十九岁时,曾被委为渑池县主簿,但未到任便中了进士①,因此他对渑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寄给哥哥的诗里就说:“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很有怀旧之情。所以苏轼此诗开头四句就发表了一段议论。
就一个人来说,或是为了谋生,或是为了读书、应举、做官,东奔西走。像什么呢?像一只鸿雁。那鸿雁或是到南方过冬,或是回北方生养,来来去去。脚爪踏在雪泥之上,无非偶然留下指爪的痕迹,转眼它又飞走了;至于那留下的痕迹,它哪能记着啊;何况,痕迹又是很快会消失的。
这一段带有哲理性的议论,苏轼把这段议论用四句诗概括起来,形象生动,寄意深沉,因此很快就传扬开来了。此后,“雪泥鸿爪”便成了惯用的成语。
但这四句诗之受到广大读者欣赏,还不仅因其中所含的理趣;从艺术技巧来说,也是使人倾倒佩服的。清人纪昀评此诗说:“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律诗三四两句本来要做成对仗,意思两两相对。有些诗人有意打破这个限制,变成似对仗而又不是对仗。换句话说,文字是对仗的,意思却不是两两相对。这就叫“单行入律”。崔颢的黄鹤楼诗开头四句就是这种格式,他是完全不理会对仗的。王维的敕赐百官樱桃开头说:“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兰。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含残。”第二联在文字上是对仗,意思却是承上而下,这也是“单行入律”。苏轼的“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从文字看,也是对仗,但那意思则是承上直说下去,所以也是“单行入律”。因为若不是运用这种格式,整个意思就难于圆满表达,而且行文气势也因此大受影响,所以非要打破不可。
打破原来的束缚,顺着自己要发挥的议论直写下去,就能圆满透达,纵横恣肆,显出行文的气势,思想的透辟。不是格律限制了我,而是我来驱遣格律了。这正是苏轼本领高强之处。
下面四句是应和弟弟诗中的怀旧之情。“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据苏辙的诗注说:“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苏轼兄弟二人从前在渑池县的僧寺中投宿,又写了诗题在墙上。但如今老和尚死了,只剩下新建的埋葬骨灰的塔;至于当日题的诗句,也因为墙壁损坏,再找也找不着了。这两句,既是暗暗回应了“雪泥鸿爪”的意思,也回答了苏辙原作“旧宿僧房壁共题”的怀旧。可见人的一生,偶然留下痕迹,随时变灭,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是没有必要过分去怀念的。
最后,苏轼提起一件往事,又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态度。他说:弟弟,你还记得吗?那一年,我和你路过崤山,在二陵之间颠颠簸簸走着,不料骑的马累死了,只好改赁了驴子。那时路又长,人又乏,那跛驴子不停地叫着。这种情景,你可还记得?②
仔细看来,这两句其实不是怀旧,而是希望他弟弟珍惜现在,开拓将来。内里的潜台词是这样:从前我兄弟二人经历过不少艰难困苦,如今彼此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同往日大不相同了。那些往事何必去怀念它,即使是怀念,也无非要鞭策自己奋发向前罢了。我想这层意思,他弟弟是看得懂的。
这首诗是苏轼的名作。从中可以看出他早年的积极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
〔注〕 ①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诗自注:“辙曾为此县簿,未赴而中第。” ②作者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二陵即河南省渑池之西的崤山。
猜你喜欢
  •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4242】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美〕陶涵著,林添贵译,中信出版社,63 6万字,2012年8月第1版,68元)4部分十三章:1.革命:[1]新儒家青年

  • 丽尼《鹰之歌》赏析

    丽尼《鹰之歌》原文 在赏析《鹰之歌》之前,我们先需了解一下它的写作背景。这篇散文是作者对自己在泉州教书时代一段往事的抒发。他那时风华正茂,有位少女爱着他,可家里替她挑选了一位有钱的绅士作未婚夫。少女在

  •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收集有关奉献的古诗词(关于奉献的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收集有关奉献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奉献的古诗,谁有关于奉献的古诗,关于奉献的古诗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晚唐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

  • 孟浩然《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全诗赏析

    欣逢柏台旧,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 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全诗赏析

    南徐报政入文昌,东郡须才别建章。视草名高同蜀客,拥旄年少胜荀郎。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

  •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相传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写的,“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张说《郭公行状》)。从此,这首诗广传于世。  “古剑”是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据传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

  • 金字经·乐闲·张可久

    金字经·乐闲 张可久 百年浑似醉。满怀都是春。 高卧东山一片云。 嗔。是非拂面尘。 消磨荆古今无限人。 张可久:1280-1348?,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曾

  • 唐宋词之《李邴《汉宫春》》原文、鉴赏和赏析

    李邴《汉宫春》李 邴 李 邴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 ① ,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 ② ,问玉堂何似 ③ ,茅舍疏篱。

  • 《天云山传奇》

    中篇小说。鲁彦周著。发表于1979年。小说围绕主人公罗群坎坷的政治命运以及他与宋薇、吴遥等人的矛盾纠葛,真实地反映了1957年反右扩大化以来极左思潮对人民事业的危害,赞颂革命者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无比忠诚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