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题菊花》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一首咏菊言志之作。
菊花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是品格极高的花卉,千百年来诗歌多有题咏,但其意象多是孤高寂寞,形单影只,仿佛地老天荒时的生命。因而成为历代清高绝俗的文人士大夫心灵的对立物。而这首诗却迥然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这首先表现在作为题咏对象的菊花不是孤芳自赏的化身,而是群体苦闷的象征。“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满院菊花,自是壮观,自有气势,且全然开放,流彩溢香,何等景致!但却生不逢时,栽植院内,便与飒飒作响令一般草木凋颜的西风为伴,任其折磨摧残,直到开花展瓣,吐蕊放香,仍笼罩在“寒”“冷”之中。这样,连素常恋花的蜂蝶也不会光顾了。没有起码的生存环境,没有知音的赏识,连孤芳自赏的条件也不具备,对于满院菊花来说,这不就是生之大寂寞大苦痛吗?由此引发难以抒写的悲愤之情。
其次表现在诗歌没有常见咏菊诗伤感消沉的基调,而是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青帝,即司春之神。面对西风中瑟瑟不已的菊花丛,诗人满腔郁愤引发奇想,倾喷出石破天惊之语:如果自己将来作司春之神,就要改变这不合理的现状,告谕遇境凄凉的菊花易位移时,去春天和桃李一块开放,同样享受春日朗照、和风吹拂、春雨滋润和蜂蝶喧闹吧!那将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多么神奇的境界啊!诗人热烈而想往的乐观情绪顿时流溢于字里行间,使一、二句所郁结的悲抑在这里得到充分地爆发和倾喷。
作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的诗歌,虽题花草,但其意象的象征义无疑是具体实在的,且诗中表现出的破坏既定秩序,重新安排生存方式的意蕴亦不难破译。就诗歌艺术而言,言花草而无纤弱之弊,抒寂寞之思无阴郁之状,写慷慨之情毫无直致之病,恰到好处地以比兴手法容纳厚重博大的意蕴,这便使得黄巢此诗与唐代诸家名作相比而毫不逊色。
-
是指人对某件事情无成见,持有怎么办都行的随和态度。语出《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孔子的这句话,是指出仕与退隐而言的。《四书集注》在这句话的下面附有孟子的话可作注解:“孔子可以仕则仕
-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司勋” 指的是杜牧。杜牧(803——852)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与李商隐齐名,被后世合称为“小李杜”。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春天
-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
-
作者: 赵春芹魏惠明 【原诗】:桃红复含宿雨(1),柳
-
万事推移本偶然,无亏何处更求全。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城碍夕阳宜杖履,山供醉眼费云烟。怪君不顾笙歌误,政拟新诗去鸟边。
-
【原题】:夏日同伯氏毕裕之守一程国材游天宁登西山国材有诗次其韵
-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贴妥水如天。 作品赏析咏神像也。注:1:贝宫夫人:吴正子注云:贝宫夫人者,龙女也。另
-
驽骀诚龌龊,市者何其稠。力小若易制,价微良易酬。渴饮一斗水,饥食一束刍。嘶鸣当大路,志气若有馀。骐骥生绝域,自矜无匹俦。牵驱入市门,行者不为留。借问价几何,黄金比嵩丘。借问行几何,咫尺视九州。饥食玉山
-
[原文] 二子乘舟, 汎汎其景。 愿言思子, 中心养养! (鲁养养作洋洋。) (景、养,阳部。) 二子乘舟, 汎汎其逝。 愿言思子, 不瑕有害? (逝、害,祭部。) [译文] 您二人乘舟漂泊向远方,任
-
丁力我认识得比较早,距今已有13年,认识他是在2005年,他参加我组建的编剧讲习所。这个讲习所是尤小刚的中北影视公司出资办的,出了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