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之《二子乘舟》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二子乘舟,
汎汎其景。
愿言思子,
中心养养! (鲁养养作洋洋。)
(景、养,阳部。)
二子乘舟,
汎汎其逝。
愿言思子,
不瑕有害?
(逝、害,祭部。)
[译文]
您二人乘舟漂泊向远方,任凭 小舟飘浮不见踪影。每一想到你们 俩,心中悲伤无限愁。
您二人乘舟漂泊向远方,任凭 小舟漂荡流逝不见了。每一想到你 们俩,该不会遭害把命丧。
[评介]
二子乘舟二章,章四句。诗 序:“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 公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 是诗也。”卫宣公既夺伋妻,生子寿。 后宣公欲杀伋,寿自愿代伋死,遂俱 被杀。又诗集传:“旧说以为宣公纳伋之妻,是为宣姜,生寿及朔,朔 与宣姜诉伋于公,公令伋之齐,使贼 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 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 ‘君 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 人伤之,而作是诗也。”
诗中“二子”何人?古今研究者说法不一。一说为卫宣公伋与寿二 子;一说是父母悬念舟行的孩子;一 说是两个离卫国的人。
二子乘舟这篇诗,多数学者 认为是刺卫宣公的诗。且左传·桓 公十六年记载:“初,卫宣公蒸夷 姜,生急(伋)子,属于公子。为之 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这 就是说,这段史实与诗序、诗集 传说法相符。如果说这首诗的时代 背景,就是写的这件事,那么就反映 了当时人们同情被害者,憎恨卫宣 公残杀亲子的兽行,揭露了奴隶主 阶级内部的勾心斗角,荒淫腐朽的 现实。但不必强求,在那个社会中, 这样事情也有典型性。说它是两个 离开卫国的人,为了逃避腐朽黑暗 的现实,乘坐孤舟漂泊远离卫国,彼 此满含离别之恨,离别之愁,这些都 是卫国腐败的现实造成的,这样理 解这首诗也能解释通。
全诗仅两章,32个字,这在 诗经中不多见。二子乘舟的第 二章在内容、手法上与第一章基本 一致,只是个别词句作了更换,这是 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该诗词句 简练而概括,内容丰富。清方玉润 诗经原始眉评:“情迫意切,无限 事理包孕其中。指点情形,音流简 外。”
-
三载卧山城,闲知节物情。莺多过春语,蝉不待秋鸣。气嗽因寒发,风痰欲雨生。病身无所用,唯解卜阴晴。
-
贵族宴宾之歌。对嘉宾的忠告表示感激,享以美酒。 呦呦鹿鸣,(一) 呦呦地鹿儿鸣, 食野之苹。(二) 吃着野地的青苹。 我有嘉宾,我有一些好客人, 鼓瑟吹笙。弹起瑟,吹起笙。 吹笙鼓簧,(三) 吹起笙来
-
杨万里 大笑何如小笑香,紫花不似白花妆。 不知自笑还相笑,笑杀人来断杀肠。 杨万里这首咏含笑花的绝句写得风趣自然。“大笑何如小笑香,紫花不似白花妆”一句是说深山里的含笑同小含笑比一比,大含笑远不及小含
-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注释】靖安:长安城里的靖安坊,好友元稹的家所在。当窗:对着窗户。望 驿台:在四川广元。扑地:遍地。居人:元稹的妻子。
-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六韬逸文》原文鉴赏
-
乐事难并真实语,坐排用意多乖误。兴来取次或成欢,瓦钩却胜黄金注。我生祸患久不择,肯为一时风雨阻。天公变化岂有常,明月行看照归路。
-
为无为 ① ,事无事,味无味 ② 。 大小多少 ③ ,报怨以德 ④ 。图难于其易 ⑤ ,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⑥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 ⑦ ,多易必
-
作者: 〔俄国〕赫尔岑 【原文】: 1851,6,12 亲
-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鲍照·芜城赋 沵迆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