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桂《过湖》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 宋诗精品
俞桂过湖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译文】 小船儿离岸,水纹儿清轻。阳春日暖,落梅染香了和风。远处黛青的山色,像一幅横展的画轴;白鸥飞处,又牵来一缕诗情。
【集评】 今·陈志明:“不说对景而生诗情,却说白鸥带诗而来,更有诗家所谓活泼的鸢飞鱼跃、天机自得之趣。”(宋诗鉴赏辞典第1285页)
【总案】 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情与画意兼具,向来为诗家所追求;而将山水景色比作画幅,更是宋代诗人常用的观照方式与表现技巧。此诗前两句写近景,同时扣题交待过湖的时令,渲染香暖和悦的氛围。三、四句写远景,为妙处所在。远处黛青的山峦一片迷蒙,色彩淡雅,境界幽眇,正是文人画的典型风格。在这青灰迷蒙的背景上,一只白鸥由远处飞来,为画面平添了一抹亮色与几分生气。诗人用笔极简。“山色蒙蒙”,只是一笔;“白鸥飞处”,亦是小小点缀,却使画面层次分明,动静相宜。二句说诗说画,却并不伤于平直,而是调动读者对诗、画艺术的审美积淀,用想象去补充山色、白鸥之外的画面空间,这种手法也是比较高明的。
-
《汉魏六朝散文·司马迁·留侯世家》原文鉴赏
-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出处】唐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 【意思】愁思难解,夜不能寐,月光清清,院落 空寂。虚字有双关之意,既是院落空寂的写实,又是诗人心绪空虚,仕途不遂的写照。借描绘自
-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作品赏析【注释】:
-
根据可可诗词网的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观点:拥有知识并不如能全心投入其中,而全心投入又不如从中获得快乐。知识只是一种工具,只有将其运用并投入其中才能切实体会其价值。然而,仅仅满足于投入并不足够,真正的价值在于从中体验到快乐。所以,对于任何追求知识的人来说,最终目标应当是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
题解 按《史记》体例,“世家”主要记载诸侯、王之事。迁推孔子为无冕之王,称“素王”,特为之作世家。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
-
【原题】:大年三月书来许访敝庐继闻阻雨已归近闻复有来意以诗温之
-
【原题】:自行在解维宿长安闸下回望天竺诸山依依在目微臣去国抚事感伤因成此诗
-
名言: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句意: 治理天下的人, 与那牧马的人又有什么差别, 同样不过是把“害马”除掉而已。(意思是治理天下的人兴利除弊就象牧马者养好良驹去掉害马一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6),李白二十五岁。这一年秋天,诗人怀着“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
古文观止·黎庶昌·读王弼《老子注》 王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