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
选自论语·雍也第二十章。
好:喜好。
【赏析】
孔子认为,学习有三种境界。他概括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懂得学问的人比不上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以研究它为快乐的人。
孔子讲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为“知之”者,指被动的为学习而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第二种境界为“好之”者,指因为爱好而学习,能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获取知识;第三种境界为“乐之”,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好之”的求知阶段,而进入以研究学问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所以这个阶段是学习的最佳境界,能使人达到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求学而能够进入第三种境界的人,孜孜以求,毫不厌倦,永不满足。
-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首诗是宋徽宗嗣位后元符三年(1100)六月苏轼北上廉州途
-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乐观少愁类名言句子
-
朱廷钟 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粉丰姿。缟衣霜袂,赛过紫辛夷。自爱临风皎皎, 笑溱洧、 芍药纷遗。 藐姑射, 肌肤凝雪, 烟雨画楼西。开齐,还也未,绵苞乍褪,鹤翅初披。称水晶帘映,云母屏依。绰约露含
-
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寄迹鸳鹭行,归心鸥鹤群。唯有王居士,知予忆白云。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见君?
-
上片“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写出词人内心的寂寥幽暗、孤独凄冷的深层感受。“西楼淡月凉生晕”句,可谓情景交汇,含蓄蕴藉。然其妙处却在移情于物,颇有“通感”技艺,月晕,此乃视觉意象;而“淡月”,已具有了某种心理因素,是感觉意象;
-
【注释】:(在太湖中,即包山。旧无蛇虎雉三物。有穴,乃林屋洞天。阖闾使灵威丈人入,探得禹所藏治水符并不死方。其中有银房石室并白芝紫泉。又有两圆石,扣之则鸣,谓神钲云)
-
希望与失望人常常希望,亦常常失望。希望多者,失望亦多;希望大者,失望亦大。天不下雨,已经一月有余。大皆想雨,大皆希望立时立刻打大阵
-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先写延客之状。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造访之人。忽闻通报,有贵客来临,只得循礼恭迎。但“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实感艰“难”。诗中明显表现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
-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记者一对朋友坐在桌旁饮茶。街上响起一阵嘈杂的声音,混杂着绝望的哀嚎,暴怒的斥责和邪恶的狂笑。“他们在打人。”一个朋友说着,伸头向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