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张俞《蚕妇》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张俞《蚕妇》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首五言小诗,以质朴通俗的形式,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是一首富有现实意义的好诗。

自唐代以来,以蚕女织妇为题材的诗很多,如孟郊、刘禹锡、于濆、杜荀鹤等都写过这方面的诗,大多反映这些劳动妇女的悲惨生活。张俞这首诗也是如此,它以一个蚕妇的口吻道出,显得真实感人。

首二句,蚕妇记叙自己进城以及归来。在宋代,城市经济比之唐代要繁荣得多。张俞是四川人,这首诗中又写到养蚕,而四川的蚕丝是全国有名的,四川首府成都自汉代以来就有“锦城”之称。因此,这首诗很可能是写当时四川的情况。蚕妇进城时的心情如何,诗中没有交代,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久居乡里、日夜辛劳的人,偶尔有机会进城去,当然多半是兴高采烈的。那么,进城后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作者首先给我们回答了后一个问题,而这个回答,又不是简单抽象的,而是具体形象的——“归来泪满襟”。从这一具体的情景,我们知道主人公进城后的感受不是高兴而是难过、痛苦。作者没有先说所见,而是先说所感,这样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悬念。读者不禁要问,为什么蚕妇会如此呢?诗就写得不平而有波澜,引人入胜。

接下来两句,具体交代在城中所见:“满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诗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指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穿得起绫罗绸缎的人,不是养蚕的人,反过来也就是说,养蚕的人,却穿不上丝织的好衣裳!作者之意,不仅在于指出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状况,还在于指出这种贫富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不合理,而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制度和社会现实的不合理的揭露。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在封建社会历代都是如此,而在“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的宋代尤其是如此。因此,这是一首很有思想性和现实意义的作品。

这首诗在创作的渊源上明显地继承了汉乐府,尤其是唐代杜甫白居易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象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所写“彤庭所分帛,本自塞女出。鞭鞑其夫家,聚敛贡城阙”,与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就很相近。白居易的许多新乐府诗,以及前面我们所举出的那些作家所写的蚕妇织女诗,也都是“惟歌生民病”,揭露当时黑暗现实的佳作。我们再看与白居易一起的李绅所写古风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到北宋时期,这一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被好多诗人继承着,如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者,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浪里。

又如梅尧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这些诗,都与张俞这首蚕妇有着相同的精神实质和表现特点,可以说,张俞这首蚕妇诗是唐代以来诗歌现实主义潮流中的一朵浪花。

猜你喜欢
  • 韦应物《咏徐正字画青蝇》全诗赏析

    误点能成物,迷真许一时。笔端来已久,座上去何迟。顾白曾无变,听鸡不复疑。讵劳才子赏,为入国人诗。

  • 故乡

    【4095】故乡(余松著,四川文艺出版社,39万字,2018年12月第1版,65元)△代家、陈家、张家、段家。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2010

  • 《偶成》情诗三百首赏析

    偶成 作者: 李清照 【原

  • 《女才子书》原文和解析

    女才子书 清乾隆十五年(1750)大德堂刊本《女才子书》扉页书影 清乾隆十五年(1750)大德堂刊本《女才子书》正文书影 清代文言短篇世情小说集。又名《闺秀佳话》、《闺秀英才》、《闺秀英才全传》、《闺

  • 欧阳修《得滕岳阳书大夸湖山之美郡署怀物甚野其意有》全诗鉴赏

    峭巘孤城倚,平湖远浪来。万寻迷岛屿,百仞起楼台。太守凭轩处,群宾奉笏陪。清霜荐丹橘,积雨过黄梅。逸思歌湘曲,遒文继楚材。鱼贪河岫乐,云忘帝乡回。遥信双鸿下,新缄尺素裁。因闻夸野景,自笑拥边埃。龙漠方多

  • 刘禹锡《送唐舍人出镇闽中》全诗赏析

    暂辞鸳鹭出蓬瀛,忽拥貔貅镇粤城。闽岭夏云迎皂盖,建溪秋树映红旌。山川远地由来好,富贵当年别有情。了却人间婚嫁事,复归朝右作公卿。

  • 鲁迅《白光》全文

    陈士成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他去得本很早,一见榜,便先在这上面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他于是重新再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

  • 《闻蛙·倪瑞璿》原文与赏析

    倪瑞璿草绿清池水面宽,终朝阁阁叫平安。无人能脱征徭累,只有青蛙不属官。这首七绝,抒

  •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名言: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句意: 要胸襟宽广, 能容纳天下的事物; 要虚怀若谷, 虚心接受好的意见。 出处: 明· 吕坤《呻吟语· 补遗》

  • 时间的尖叫

    时间的尖叫我确乎已经听见时间尖叫的声音。下午,读一篇文章《用心脏叩门》,这样解说时间——“滴答声,是时间的水珠,酸性的,能腐蚀生命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