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孟浩然早年便隐居家乡鹿门山,中年以后曾一度想出仕,赴长安应试,但碰壁而返,从此便绝了仕进之念,终生隐居了。所以李白说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孟浩然这种一贯的归隐思想,常常在他的山水诗作中自然流露出来,这一首晚泊浔阳望香炉峰,便是他借山水抒发“尘外”之想的佳作。
前四句是叙事兼及写景。前两句说他扬帆千里而下,沿途都未见过什么名山。其实,他的实际行程,未必如此,只不过是作者采取的一种以退为进、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是为下面香炉峰的出现做好铺垫,在于突出庐山之“名”。果然,紧接着下两句便说: 直到船泊浔阳城外,才见到这著名的香炉峰。这便把香炉峰之“名”一下子突现了出来。这“始见”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把他骤然抬头一望时喜悦的微妙心态活画了出来。前四句以叙事的口吻,像信口道来,毫不经意,而又在叙述中展现扬帆千里的旅程,颇有雄浑的气势,又透露出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态,浑然天成,了无痕迹,确乎大家手笔。
后四句是作者的抒情,却又是情中带景,景在情中。从秀丽清幽的香炉峰,作者自然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的往事。慧远喜欢庐山,刺史桓伊便为他专门建造了一座东林精舍,供他奉佛念经。如今东林精舍就在眼前,孟浩然不禁浮想联翩,羡慕起远公超尘脱俗的生活来了,可惜眼前高人不见,只闻声声暮钟,心里又不免泛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末两句是景语,却又带着浓郁的感情; 特别是结尾的声声暮钟仿佛悠悠不尽,萦绕在读者的脑际,很有余味。
从全诗看来,真正描写庐山景色的地方不多,主要在于借景抒怀。但是作者轻轻道来,却又使人仿佛置身浔阳城外,眺望香炉之峰,听到悠悠钟声,从而领略庐山之美,体味作者的“尘外”之思和怅然之情。所以可以说通篇是景语又是情语,情景交融,水乳难分,能做到这种地步,确实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无怪乎有人叹为“天籁”之作了。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① 。(《老子·二十二》) 【注释】 ①曲:委曲。枉:屈。敝(bì):破旧。 【译文】 委曲反而能求全,屈就反而能伸展,低洼反而能充满,破旧反而能出新,
-
作者: 徐红兵
-
【3223】冰鉴(全鉴)(第2版)(曾国藩著,东篱子解译,中国纺织出版社,22 2万字,2010年1月第1版,38元)△共分七个部分:神骨第一;刚
-
相如有家山,缥缈在眉绿。谁云千里远,寄此一颦足。平生锦绣肠,早岁藜苋腹。从教四壁空,未遣两峰蹙。吾今况衰病,义不忘樵牧。逝将仇池石,归泝岷山渎。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故人诗相戒,妙语予所伏。一篇独异
-
《鹧鸪天 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①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②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③ 【注释】 ①“平冈”二句:王安石《
-
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沧洲今何在。华发旅边城。还汉功既保逐胡策未行。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无为空自老。含叹负生平。
-
范成大:志岩洞(节选) 范成大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士大夫落南者少,往往不知,而闻者亦不能信。余生东吴,而北抚幽蓟,南宅交广
-
酒渴思茶漫扣门,那知竹里是仙村。已闻龟策通神语,更看龙蛇落笔痕。色瘁形枯应笑屈,道存目击岂非温。归来独扫空斋卧,犹恐微言入梦魂。 作品赏析原题: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李全字德通善篆字
-
【原题】:寿曹大博以东宪台治新筑亭馆扁榜寄意·莺花世界
-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作品赏析【注释】:多美的景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