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竹里馆》全文、翻译和鉴赏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原诗今译】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边纵情歌唱,边弹着古琴。
竹林幽深呀,人们不知之,
相伴我的是那明月的清辉。
【鉴赏提示】
王维于天宝初年在蓝田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并将其修葺扩充,成为一个美丽的园林山庄,他经常和朋友们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兴尽而还。并曾与裴迪选了其中的二十个风景点作为题咏的对象,各赋绝句,汇为一集,成田园组诗辋川集。本篇是其中的第十七首。
这首诗写作者在月明星稀、万籁俱寂之时,独自坐在竹林深处弹琴长啸,悠闲自得,极清雅之致。乍一看,诗非常简单,既无警策之句,又无动人的景语,但是它表现了一种高雅脱俗、潇洒风流的士大夫情趣,这情趣妙处难与人说,也是一般为物欲所煎熬的名利之徒们不易领会的。倒是明月善解人意,所以殷勤来相照,把一缕慰藉的光,洒在作者索漠悲凉的心田上。长啸,撮口发出一种清越悠长的声音,它与歌唱不尽相同,类似于现代的吹口哨。古代高雅之士,好长啸以抒情。据世说新语·栖逸记载,阮籍善啸,韵响寥亮,能在百步以外听到。苏门山上有一真人,亦能长啸,阮籍前去求教,其人默不作声。籍因对之长啸。过了许久,这个人笑着说: “请再作声。 ”籍复啸,意尽而还,行至半山腰, “闻上然有声,如數部鼓吹,林谷传响”。阮籍回头朝山上看,才知就是刚才那人的啸声。阮籍本也是一个有济世之志的人,但遭逢魏晋之际的动乱,深感天下多变,名士少有能全身保安者,所以他酣饮为常,佯狂避患,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他与苏门山真人的长啸也都带有睥睨权贵、放诞傲世的色彩。
过去的评论家多说王维此诗写作者与自然物我泯灭,悠然相合,澄心空映万物的禅寂之境。殊不知与自然界亲近了,必然是与社会现实疏远了。所以倒是宋顾乐看得深刻,认为此诗“毋乃有傲意”(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所谓“傲意”,就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低声抗议,就是在现实追求失败后,从精神领域对不媚世的独立人格的一种张扬。联系王维写作此诗的时代背景:贤相张九龄被贬,正直有为之士横遭打击,李林甫专权,杨玉环兄妹受宠。不难看出,这种“傲意”是含有一种对现实抗争和负隅顽抗的因素在其中的。只不过比起阮籍来,王维的“傲意”没有通过药酒和青白眼表现出来,而是消融在自然山水和禅宗的福慧境地之中,不易被人发现罢了。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也很有特点,首句写静景,次句写动态,三四句承接,见动中之静,正关照首句“独坐”二字。全诗将画面、音响、动态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诗中有画、景中有声、以动显静的美妙缥缈的意境。
-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侍御”即侍御史的简称,官名。“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
-
【原题】:梁洁夫幽居林宇靓深画幽邃不类贵第宛然山林辄得七咏以广命名之伟
-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暝宿长林
-
唐·罗隐 楚荆人淫祀者旧矣 2 。有巫颇闻于乡闾 3 。其初为人祀也,筵席寻常,歌迎舞将 4 ,祈疾者健起,祈岁者丰穰 5 。其后为人祈也,羊猪鲜肥,清酤满卮 6 ,祈疾者得死,祈岁者得饥。里人忿焉而
-
【题解】 唐代七言古诗。陈子昂作。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征契丹,陈子昂以右拾遗随军东征,为军中参谋,至幽州。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陈子昂曾献计略,并请为前驱,未被采纳,反而贬
-
【原题】:邻翁以紫石斛承粗山一块为予书室这奉斛盖端溪这不堪为砚者然较以所载山石则胜矣予是以有白鹿苍璧之句白鹿苍璧事见西汉书若乃忘真假遗美恶则予不知此石之与真山果同异哉
-
曾觌 雨过风微,温泉浴倦,妃子妆迟。翠袖牵云,朱唇得酒,脸晕胭脂。年年海燕新归,怎奈向、黄昏恁时。倚遍琼干,烧残银烛,花又争知。 在争奇斗艳的百花之中,海棠花向来以娇美著称。它花丰、叶茂、枝柔,风姿绰
-
南朝乐府·吴歌华山畿相送劳劳渚,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啼著曙,泪落枕将浮,身沉被流去。题解《乐府诗集》中收录“吴声歌”326首,
-
汉高帝入关告谕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
江城红叶尽,旅思倍凄凉。孤梦家山远,独眠秋夜长。道存空倚命,身贱未归乡。南望仍垂泪,天边雁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