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僰人养猴》意译和解说 - 古代寓言
寓言故事僰人养猴是一则古老的寓言,通过讲述一个僰(古代土著民族)人养猴的故事,来传达一种寓意和道德教训。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僰人,他决定养了一只猴子作为宠物。他给猴子准备了舒适的住处、丰富的食物以及柔软的床铺。猴子非常享受这种生活,每天晚上都能有美味的食物和舒适的休息,它感到非常满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僰人觉得猴子过于依赖舒适的生活,开始变得懒惰而不思进取。僰人决定做一次实验,他故意不再给猴子提供食物,想看看猴子如何应对。
于是,几天后,猴子饿得受不了,开始四处寻找食物。它逐渐变得灵活而机智,学会了爬树寻找水果和坚果。猴子通过这次饥饿的经历,获得了一种新的智慧和技能。僰人看到了这一切,感到非常满意。
这个寓言表达了学习、艰苦和逆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故事中的猴子原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它没有进步,甚至变得懒惰。只有当面对困境时,它才会为了生存而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和技能。
因此,这个寓言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尝试新的事物,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②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眝,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不能禁,大沮。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⑤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郁离子·公孙无人
【注释】
①僰(bo):古代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春秋前后居住在以僰道为中心的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巴:古代国名,在四川东部。③佁(yi)然:痴呆貌。④褫(chi)剥夺。⑤蠢然:骚动状。
【意译】
有位僰族人驯养了一群猴子。他给猴子穿上衣服并教它们跳舞,猴子能够有规律地旋转弯曲,应着音律和节拍。巴童看了生起妒心,羞愧自己不如猴子。于是想出让猴子现丑的办法,在袖中藏着茅栗去观看猴子表演。一次酒宴上,猴子出场,众宾客凝神观看,左右两排猴子都踏着节拍舞蹈。巴童若无其事地由袖中抛出茅栗,满地皆是,众猴见之纷纷剥去衣服上前争抢,酒壶被打翻桌子被推倒,僰人大声呵斥但制止不住,十分丧气。郁离子说:“现在那些不受制约的军队,像群蚂蚁似的蠢蠢欲动,看见财物就竞相争夺,这与猴子有什么不同呢?”
【解说】
刘伯温是以猴喻“师”。看起来僰人所养的猴子训练有素,服从指挥,但见它们“规旋矩折,应律合节”,这叫玩“猴把戏”, 且不要说那位四川少年观而妒之,即令成人恐怕也要为之叹服。僰人养猴能驯到这种功夫确是有些真本领。可惜猴子不能保持自己完美的形象,它们还不能称之为“铁军”,最终败在四川少年手中。在“巴童”的茅栗——“利益”面前, 群猴经不住诱惑,溃不成军,可谓被糖衣炮弹打中。人性与猴性相通,群猴的争食犹如军队的掠夺,而掠夺成性的军队则像寓言中的猴子那样不战而败。其实,人们如果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即使力量再强大, 不管是军队,还是其它什么团体或个人,最终还是要败在“巴童”这样的狡猾者的手里的。君不见,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女色、权势而身陷囹圄。
【相关名言】
士不以利移, 不为患改。
——刘向
自古乱亡之国, 必先坏其法制, 而后乱从之。
——欧阳修
-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1) 。少丧父,事其母 (2) ,及抚弟天表 (3) ,具有至性 (4) 。尝语人曰 (5) : “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6) 。”前明崇祯间 (7) ,县令傅岩
-
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联保主任方治国,当他看见正从东头走来,嘴里照例扰嚷不休的邢幺吵吵的时候,简直立刻冷了半截,觉得身子快要坐不稳了。 使他发生这种异状的原因是这么来的:为了种种糊涂措施, 目前他正处在全
-
采石江边李白坟,遶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渚苹溪草犹堪荐,大雅遗风不可闻。
-
这首诗,语言平易而内容却涵蕴深沉。结两句白描中有形象,形象中见感慨,感慨中见嘲讽;表面朴质单纯,实际曲折冷隽,意味倍觉悠长。
-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诗鉴赏 这首诗以久戍边关的士卒口吻抒写军中思归之情。
-
冰冻的玫瑰刘墉院子虽然不小,但因为贪心地种了太多花,也便感觉局促了起来。花是一丛叠一丛的,随着荣发的季节先后而下种,也常算好了高低
-
我想讲一点我的当作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但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 我最初去读书的地方是私塾,第一本读的是 《鉴略》,桌上除了这一本书和习字的描红格,对字(这是做诗的准备)的课本之外,不许有
-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黎志远《汉阳舟次》,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
-
《先秦散文·墨子·兼爱上》原文鉴赏 圣人以治
-
《玉簪记》 传奇剧本。明高濂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中下品”,说:“词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