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严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东南楼,因名清辉,》全诗赏析
去来三四年,尘土登者稀。今春新太守,洒扫施帘帏。
院柳烟婀娜,檐花雪霏微。看山倚前户,待月阐东扉。
碧窗戛瑶瑟,朱栏飘舞衣。烧香卷幕坐,风燕双双飞。
君作不得住,我来幸因依。始知天地间,灵境有所归。
作品赏析
【注释】:原题:严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东南楼,因名清辉,未立标榜,征归郎署。予既到郡,性爱楼居,宴游其间,颇有幽致聊成十韵,兼戏寄严
-
重道必先自重,尊师所以尊道,不然则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重道必先自重,尊师所以尊道,不然则蒙。》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夏四月 ① ,取郜大鼎于宋 ② ,戊申,纳于大庙 ③ 。非礼也。 减哀伯谏曰 ④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⑤ 。是以清庙茅屋 ⑥ ,大路越席 ⑦ ,大羹不致
-
这首小诗遣词用字极为平易简淡,状物抒情活泼生动。它出现在“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的宋初,尤为难得,也传达了诗人高洁不俗的精神情趣。 第一、二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余晖斜照,江面上飘着一只搭有苇蓬的小船,“半日”说明小船已经飘荡很久了
-
悠悠一别已三年,相望相思明月天。肠断青天望明月,别来三十六回圆。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公孙丑上》 明君在上,下多直言;君上好善,民无讳言。 ——《晏子春秋
-
“空惆怅”慨叹了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
-
六国论六国论 【原文】 尝读六国世家[67],窃怪[68]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69]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
-
此诗作于作者醉眠醒来时,描绘了山上没有半点声音和人烟好像太古时候一般一片寂静,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以及人清闲得有些偏懒的情景。全诗造意古朴,对仗工稳,通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事显而情隐,富有禅意。 这首诗以“醉眠”为题,其实写的是
-
蒋子龙 一九七九年三月四日 今天,我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厂里。王厂长要调走。我猜度像他那样的人,是不会等到职工们都上班来再走的。一定是趁着群众还没有上班,一个人悄悄离开工厂。 王厂长是自己向公司打报告,要
-
此词步秦观《千秋岁·谪虔州日作》原韵,写妇人闺思。 上阕写思妇睡觉的慵懒情态:她上半身探出曲屏之外,唇上的朱红已经褪色。枕上只见簪发的玉钗,却不见了系罗衣的、用五色丝线作穗的流苏带子。佩饰物的零乱,人物的怠倦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