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杜甫

杜甫《百忧集行》全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杜甫《百忧集行》全诗赏析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
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作品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作於上元二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 ,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然而,诗人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使他难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就是生动的写照。清杨伦称此句「形容绝倒,正为衬出下文」(杜诗镜铨卷八)。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 。少年杜甫「心尚孩」,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著。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这里并非没有目的地表现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悦的心情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去回忆少年自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蕴含著悲痛、愤懑的感情 。杨伦对这首诗开头的眉批是:「聊以泄愤,不嫌径直。」(杜诗镜铨卷八)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体弱至此,却不能静养,因生活无著,还须出入於官僚之门,察言观色,养活一家老小。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内心痛苦不言而喻。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而发出「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概叹。此为全诗之诗眼,它把诗人的情绪凝聚到悲字上。它不仅因老而悲,也因贫而悲,更因依附别人、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而悲。尤可悲者,诗人不是悲一时一事,而是悲其一生。悲其一生为人民而悲。「悲见生涯百忧集」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是全诗主线,它与诗题相呼应,又因往昔境遇凄惨而悲,联想到当时老窘之境而悲,在结构上可谓承上;由此出发,为以下具体描写家贫先写一笔,可谓启下。「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写家中凄景。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著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经过诗人的具体描写,其忧伤痛苦之状,如在眼前。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诗人以数字强化衬托悲状,强化悲的情怀。例如,诗中以「十五」比「五十」,就划分了自我的两个时代 。以「 八月」果熟,「一日」上树「千回」,来形容「十五」岁的少年的灵敏活跃,天真烂漫。用「四壁空」写「百忧集」,就充实了忧的内容 。用「健如黄犊」对比「坐卧只多」,用「走复来」对比「少行立」,用「强作笑语」对比「悲见生涯」,更见出悲的氛围之浓。尤其令人心酸的是,诗人还将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痴儿作了对比。自己年少时,无忧无虑,不愁吃穿,却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际 ,自己的儿子却饥饿难忍 ,啼叫怒索 。在诗人笔下 ,不仅如实地表现了自己的凄凉处境,而且逼真地写出了老妻、痴儿的表情、姿态,非常富於人情味。
  杜甫在进雕赋表中,称自己的作品善於「沉郁顿挫」。这也表现在百忧集行中。它「悲愤慷慨,郁结於中」(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沉郁苍凉,跳跃动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在诗中化为一股股情感流 。它回旋激荡,悲愤呼号,久久不息。
  整首诗的意思可总结为: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由於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著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
  【鹤往】诗云“只今倏忽已五十”,当是上元二年辛丑作。公生于壬子,至是年恰五十。又云:公于乾元二年十二月至成都,是时裴冕为尹。上元元年三月,以京兆尹李若幽尹成都,若幽后赐名国桢。二年三月,以崔光远尹成都,与高适共讨段子璋。时花惊定大掠东蜀,天子怒,以高适代光远。是年十一月,光远卒。十二月,除严武成都尹。则适代光远在成都,才一二月耳。意止是摄尹也。公素与适善,岂强供笑语者。主人当指光远。史云光远无学任气,宜与公不相合也。王筠行路难:“百忧俱集断人肠。”

  忆年十五心尚孩①,健如黄犊走复来②。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干回③。

  (首叙少年得意之状)。

  ①左传:鲁昭公年十九而犹有童心。②宁戚饭牛歌:“黄犊上坂且休息。”③晋书:王澄见树上鹊巢,便脱衣上树。

  即今倏忽已五十①,坐卧只多少行立②。强将笑语供主人③,悲见生涯百忧集。

  (此叹身老拙于逢世。笑语供主人,说穷途作客之态最苦。)

  ①蔡琰胡笳:“人生倏忽号,如白驹之过隙。”②刘孝绰诗:“坐卧犹怀想。”③诗:“燕笑语兮。”

  入门依旧四壁空①,老妻睹我颜色同②。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③。

  (此叹贫窭不能顾家。索饭啼门东,说饥不择食之情最惨,此章三韵,分三段。)

  ①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②颜色同,各带忧色也。③漫叟诗话:记:“庖厨之门在东。”故曰啼门东,非强趁韵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猜你喜欢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孟郊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上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下一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译文: 慈母手中拿着缝纫线,为游子做衣衫。 在离行前,密密地缝,担心归来会迟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名言: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注释: 审: 详察细究。 句意: 听说一件事就要详察细究, 这样才算得上是有福; 如果听说了而不作详察细究, 那还不如不去听。 出处: 《吕氏春秋·察传

  •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

  • 《言志赏析》

    这诗表白了作者自鸣清高的处世态度。“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正气,是令人称赞的。但此诗又容易使人误会为“商贾”、“耕田”的劳动所得也都是“造孽钱”了。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前二句一连用了四个“不”,写诗人在摒弃功名利禄之后

  • 诗词《独坐敬亭山》全文、翻译和鉴赏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原诗今译】 一群鸟儿高高飞去没有踪影, 一朵云彩独独飘走那么幽静。 山看我我看山互相都不讨厌, 这山只有一座,名字叫敬亭。 【鉴赏提示】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

  • 《游仙诗》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游仙诗 (其七) 晦朔如循环,月盈已复魄。 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 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 蕣荣不终朝,蜉蝣岂见夕。 园丘有奇草,钟山出灵液。 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 长揖当途人,去来山林客。

  •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结交贵乎谨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结交贵乎谨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黄宗羲 《宋元学案》,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

  • 摸金玦之鬼门天师

    【3527】摸金玦之鬼门天师(天下霸唱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1 4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39 8元)△长篇小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作者和胖子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