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南邻》全诗赏析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作品赏析
[注释](1)南临:指杜甫草堂南临朱山人。(2)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乌角巾:黑色的方巾。(3)芋粟:芋头,板栗。(4)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5)航:小船。[译文]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距离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杜甫从他家走出,路上,也许是回家以后,写了这首南邻诗。说它是诗吧,却又是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到人家作客,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连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多么和谐、宁静!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马茂元)
-----------------------------------------------
顾宸曰:南邻,朱山人也,后有过朱山人水亭诗。左思诗:“南邻击钟罄。”
锦里先生乌角巾①,园收芋栗不全贫②。惯看宾客儿童喜③,得食阶除鸟雀驯④。秋水才深四五尺⑤,野航恰受两三人⑥。白沙翠竹江村暮⑦,相送柴门月色新⑧。
(上四造山人之居,下则喜其同舟送别也。【黄生注】乌角巾与锦里相映带,起语逸致。角巾,隐士之冠。芋栗,野人之食。儿童喜,接人之厚。鸟雀驯,待物之仁。诗善炼格,前段叙事,数层括以四语。后段写景,一意拓为半篇。儿童、鸟雀,用倒装法。秋水、野航,用流对法。)
①华阳国志:西城,故锦官城也。锦江,濯其中则鲜明,故命曰锦里。南史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通鉴:范谓王浚曰:“君平吴之日,当角巾归第。”②宋之问诗:“栗芋秋新熟。”杜臆:芋栗止于一物,作芋栗,可该园中所产。③陆瑜诗:“姮娥婺女惯相看。”公孙弘传:“宾客故人。”后汉·郭汲传:有儿童数百迎之,曰:“闻使君到,喜,故来迎。”④景福殿赋:“阶除连延。”谢灵运诗:“空庭来鸟雀。”⑤庄子:“秋水时至。”水经注:大者长四五尺。”⑥【钱笺】山谷云:航,方舟也,当以艇为正,音平声。“方言,云:小舟也。杨慎云:古乐府:“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水郎担蒿,何时至江陵。”杜诗正用此音也。按方言云: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或谓之舟,或谓之航。又云:小艒艚,谓之艇。释名云:二百斛以上谓之艇。鲁直之改,用修之证,皆臆说也。萧何世家:多者两三人。⑦湘中记:白沙如霜雪。梁昭明太子扇赋:“折翠竹之枝。”⑧吴筠诗:“相送出江浔。”申涵光曰:“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语疏落而不酸。今人作七律,全无生气,而矫之者又单弱无体裁,读杜诸律,可悟不整为整之妙。
顾宸曰:周折名义考云:“园收芋栗未全贫”,与山衣诗“呼儿登山收橡栗”同意。芧栗,即,橡栗,乃烁木子也。庄子。徐无鬼:先生居山食芧栗。此一说也。王洙云:成都风俗曰:“大饥不饥,蜀有蹲鸥。”史记:卓氏曰:“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注云:大芋也,扬雄蜀都赋言“闲蹲鸱之沃野”,又言“傣栗皱发”,则芋栗明为两物。据公他诗云““我恋岷下芋”,又云“尝果皱开”,亦可证。芋栗,皆成都所产矣。且芧栗野生,不待园中收种,而芧栗充饥,乃贫馁之甚者,岂可云“未全贫”乎?后过南邻朱山人诗云“残樽席更移”,其家非藉芧栗以充饥者,还作芧栗为当。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蝜蝂是一种喜欢背东西的小虫,看见东西就喜欢捡起来背着,直到被压得爬不起来。有人因为可怜它而替它拿掉,它却一如既往地捡东西背,最终逃不掉累死的命运。
-
作者: 卢蔚秋 【作家简介】吴必素(1894—1954)越南
-
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唯予与元知之耳
-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原诗今译】 百花凋残,唯寒梅开得俏丽鲜艳, 小园的风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爱好古诗词汇,内容包括求有关兴趣的古诗,描写爱好的词语,形容业余爱好的诗意的词语。西枝村寻置草堂地(杜甫)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怡然共携手,恣意
-
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卧闻疏响梧桐雨,独咏微凉殿阁风。谏苑君方续承业,醉乡我欲访无功。陶然一枕谁呼觉,牛蚁新除病后聪。
-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鸟兽鱼虫·鸭鹅”类的诗句。 诗人用色彩鲜明的对比,描绘
-
萧索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呵! 枝头的鸣蝉,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 溪水总是这样穿过砂石,流过小草,轻软地响着,它
-
英国“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尔德·品特*的三幕剧,是“荒诞派”戏剧名作之一。写于1957年,1958年4月28日由剑桥艺术剧院首次演出。5月
-
【原题】:士安饮我数杯至观音院才醒闻滩声泉响因留短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