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赤谷》全诗赏析
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
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作品赏析
一统志:赤谷,在巩昌府秦州西南七里,中有赤谷川。蔡梦弼曰:秦州陇城县有大陇山,亦曰陇首,其坂九回。公前赤谷西崦诗云“脐险不自安”,此诗又云“险艰方自兹”,盖是登大陇,历九回坂也。天寒霜雪繁①,游子有所之②。岂但岁月暮③,重来未有期④。
(首段,述景叙情,语甚凄惋。)
①庄子:“天寒既至,霜雪既降。”②李陵诗:“游子暮何之。”史记:优孟谓孙叔敖曰:“若无远有所之。.③古诗:“岁月忽已晚。”④苏武诗:“相见未有期。”
晨发赤谷亭①,险艰方自兹②。乱石无改辙③,我车已载脂④。山深苦多风⑤,落日童稚饥⑥。悄然村墟迥⑦,烟火何由追⑧。
(此记赤谷险峻,及中道饥寒之状。)
①任昉诗:“晨发富春诸。”②颜延之诗:“首路踞险艰。”任昉诗:“湍险方自兹。”③诸葛武侯黄陵庙记:“乱石排空。”曹植诗:“中涂绝无轨,改辙登高冈。”④诗:“我车既攻。”又:“载脂载舝,还车言迈。”⑤史记:“山深而兽往之。”魏文帝苦哉行:“谿谷多风。”⑥雷次宗书:“童稚之年。”⑦庚信赋:“摇落小村墟。”⑧王粲诗:“四望无烟火。”
贫病转零落①,故乡不可思②。常恐死道路③,永为高人嗤④。
(末伤穷途生死,语尤悲惨。杜臆:故乡犹乱,永无归期,“不可思”三字甚悲。此章首尾各四句,中间八句。)
①谢灵运陶征士诔:“少而贫病。”灵运诗:“万事俱零落。”②古诗:“绵绵思故乡。”③论语:“予死于道路乎?”④杜臆:高人,指庞公辈。陶潜诗:“永为世笑嗤。”陆时雍曰:老杜发秦川诸诗,首首可诵。凡好高好奇,便与物情相远,人到历练既深,事理物情入手,知向高奇者一无所用。梅鼎祚曰:首四语,凄婉具足。其历叙穷途处,过于恸哭,结语虽直,亦是实情。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研柔古诗词名句,内容包括带有柔字的名言警句或者古诗词,有关以柔克刚的名言警句古诗词,带“柔”字的诗句。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
-
【注释】:黄公度词,陈廷焯推崇备至,称之曰 :“气和音雅 ,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宋六十一家词选》中载其小令数篇,洵风雅之正声,温、韦之真脉也。”(《白雨斋词语》卷一)所谓“ 风雅正声”,主要是指此兴和寄托;所谓“温、韦真脉”,主
-
抗战爆发前,中国在欧洲(主要是德国)所购军火及其他货物,便有不少部分由海路运至越南北部的港口城市海防,然后经滇越铁路(昆明-蒙自-河口-海防)运入内地;中国输出往海外的货物,包括运往美国和德国、苏联的
-
软绫腰褥薄绵被,凉冷秋天稳暖身。一觉晓眠殊有味,无因寄与早朝人。
-
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依止托山
-
岂独西坊来往频,偷闲处处作游人。衡门虽是栖迟地,不可终朝锁老身。
-
本文是韩愈生前最后一篇谈论文章的重要著作,写这篇文章时,韩愈已是五十六七岁的老人了。樊宗师是韩愈古文运动理论的忠实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与韩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与李元宾、欧阳詹、柳宗元同被称为“韩友四子”。韩愈失去这样一位文章知己,其悲痛可想而知。
-
一天闹钟应当,而且果然,在六点半响了。睁开半只眼,日光还没射到窗上;把对闹钟的信仰改为崇拜太阳,半只眼闭上了。八点才起床。赶快梳洗
-
祭文赏析·《祭母文》(萧萧眉儿) 人常说,春风
-
李群玉《汉阳太白楼》 李群玉 江上层楼翠霭间,满帘春水满窗山。 青枫绿草将愁去,远入吴云暝不还。 汉阳,今湖北汉阳县。太白楼,在汉阳城北十里,元时被毁。这首诗借景抒情,既表现了太白楼的壮观远景,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