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全诗赏析
绝域惟高枕,清风独杖藜。危时暂相见,衰白意都迷。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
短衣防战地,匹马逐秋风。莫作俱流落,长瞻碣石鸿。
作品赏析
鹤曰:此广德二年秋成都作。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①。此行何日到,送汝万行啼。绝域惟高枕,清风独杖藜。时危暂相见,衰白意都迷②。
(首章,叙惜别之情。上四送弟赴齐,下四自叹寥落。岷岭、徐关,言道里悠长。高枕、杖藜,言形影相吊。杜臆:岷岭在南蛮之北,徐关在东海之西,行非计日可到,故泪亦无时不流。又云:时则危,见则暂,身则衰白,恐再晤难期也。结语极悲。)
①南蛮,南诏蛮。徐关,在齐地。左传:“鞍之战,齐侯自徐关入。”②列子:穆王意迷心荒。
其二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①。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次章,兼叙别后之思。此亦四句分截。风尘二句,承上时危。兄弟二句,承上衰白。一柱观,经过之路。望乡台,遥想齐州。安在二字,写颖意中旁皇奔赴之情,从上句连读。)
①一柱观、望乡台,注见成都诗内。
其三
诸姑今海畔①,两弟亦山东②。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短衣防战地③匹马逐秋风。莫作俱流落,长瞻碣石鸿④。
(末章,冀其去而复来。颖赴齐(,) 州,故并想诸姑两弟。去傍干戈,冒险可虑。来看道路,后会难期。五六承去,七八承来。碣石在山东,鸿雁比兄弟。)
①公范阳卢氏墓志:“审言之女,薛氏所出者,适魏上瑜、裴荣期、卢正均,皆前卒。卢氏所出者,一适京兆王佑,一适会稽贺。”②两弟,谓丰与观。③国策:赵武灵王,好戎服,士皆短衣。前汉·黥布传:“自战其地。”④淮南子:“遇归雁于碣石。”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此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诗人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的情景。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重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
-
《教学相长。》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旅第五十六 【题解】 这一卦,下卦艮是山,上卦离是火,山上烧火,火势蔓延,不停地往前燃烧,就像旅行的人急着赶路,所以称作旅
-
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研。巨璞禹凿馀,异状君独见。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联坳各尽墨,多水递隐现。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比公头上冠,贞质未为贱。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公含起草
-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
《韩非子·忠孝》是一篇具有深刻道德思考的文章。通过“长舌妇”的故事,告诫人们要忠于朋友、尊重他人。它提醒我们要真诚待人,尊重别人的选择与思想。同时,它也强调忠诚与孝顺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应该秉持的价值观。这篇文章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引起我们对人际关系及道德规范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借鉴。
-
名言: 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注释: 烦: 繁琐。 句意: 治理国家的大政不能繁琐, 一繁琐就会引起混乱; 治理国家具体的小事不可怠惰, 一怠惰就会使这些事荒废。 出处
-
作者: 张家顺
-
《如梦令》·向滈 向滈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为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惶的我。 词人静夜独坐,顾影自盼,颇觉寂寞孤独,终至感到“凄惶”。本词虽无深远的意境,但通篇以质直的口语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茶童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茶道和茶童的诗,有关孩童与茶的古诗,关于茶的古诗20首。描写儿童的诗句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