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近闻》全诗赏析
渭水逶迤白日净,陇山萧瑟秋云高。
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
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作品赏析
唐书:永泰元年十月,郭子仪与回绝定约,共击退吐著,时仆固名臣及党项帅皆来降。大历元年二月,命杨济修好吐蕃。吐著遣首领论泣陵来朝,此诗盖记其事。近闻犬戎远遁逃①,牧马不敢侵临洮②。渭水透迄白日静,陇山萧瑟秋云高。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③。似闻赞普更求亲④,舅甥和好应难弃⑤。
(此诗,记吐著之修好也。渭水、陇山,内地清静。崆峒、五原,边外宴宁。北庭使至吐著通和也。【鹤注】通鉴与新旧史皆云:永泰元年三月庚戌,吐著请和。诏宰臣元载、杜鸿渐与吐蕃使,同盟于唐兴寺。而不载请和之辞,意是复来求亲,而史失之。)
①汉书: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②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鹤注】临洮,唐郡名,而岷州亦有临洮,皆属陇右。旧史:宝应元年十二月,吐蕃陷临洮。③通鉴:广德元年十二月,入大震关,尽取陇右之地,京兆有渭南县。唐志:陇山,在渭州西南。陇山有六盘关,西北五里有吐著会盟坛。崆峒,占原州、蜗州。五原,谓盐州也。唐书:盐州五原郡,属关内道。元和郡县志:五原者,龙游原、乞地千原、青岭原、岢岚贞原、横槽原。【朱注】地志:崆峒有三,此与五原并举,当指在平凉者言之。五原,今榆林地,直长安西北,与灵州接壤。先是仆固怀恩自灵州合吐蕃、回纥入寇,今吐著败走,故崆峒、五原皆无事也。通鉴:北庭节度,统瀚海、夭山、伊吾三军,屯伊西二州境。④薛梦符曰,吐著传:其俗谓强雄者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⑤唐书: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下降吐蕃。景龙二年,金城公主复降吐蕃。开元二年,赞普乞和亲,上书言许与通聘,即日舅甥如初。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出处】唐白居易《 望月有感 》 【意思】战乱灾荒祖先产业荡然空,弟兄漂泊寄居他乡各西东。 【全诗】 《望月有感》 .[唐].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
-
“此邦草木最清华,一路风光似若耶”,这是古人对赣西宜丰山水的由衷赞美。地灵而人杰。曾孕育过大诗人陶渊明的宜丰,更是一块文学的热土。
-
1大清早就被苏宝君的电话吵醒,他紧张地问我最近有没有看见杨芳?我对杨芳的行踪心知肚明,可却故意说不知道。苏宝君和杨芳是我以前的同事
-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龄。泱漭(一作诀别)寒郊外。萧条闻哭声。浮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行人何寂寞。白日(一作日色)自凄清。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劝君苦不
-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
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暗留窗不晓,凉引簟先秋。叶湿蚕应病,泥稀燕亦愁。仍闻放朝夜,误出到街头。
-
鲁迅的短篇小说《死》以生离死别为主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悲剧命运。故事中的死者,是一个生活在贫困边缘、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的平凡女子。小说通过对她生前羁绊的描写,对于封建道德的讽刺,追问了人生的本质与意义。通过短短的一页纸,鲁迅展示了这个女子平凡却悲催的一生。她的死,显示了封建制度对于个体命运的控制和操纵。这个小说饱含着对社会不公和人生困境的思考,引人深思。
-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李贺诗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常以独特的主观感受,
-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内容】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赏析】: 肃宗乾元二年(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