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宿江边阁(即后西阁)》全诗赏析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作品赏析
【注释】: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阁在长江边,有山川之胜。此诗是未移寓前宿西阁之作。诗人通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首联对起。“瞑色”句点明时间。一条登山小径,蜿蜒直抵阁前。“延”有接引意,联接“暝色”和“山径”,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这句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高斋”指西阁,有居高临下之势。此句是说西阁位置临近雄据长江边的瞿塘关。
诗人寄宿西阁,夜长不寐,起坐眺望。颔联写当时所见。诗人欣赏绝境的物色,为初夜江上的山容水态所吸引,写下了“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的名句。这两句仇兆鳌解释说:“云过山头,停岩似宿。月浮水面,浪动若翻”,是概括得很好的。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腹里,就象栖宿在那儿似的。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照水中,好象月儿在不停翻滚。这两句是改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诗人从眼前生动景色出发,只换了四个字,就把前人现成诗句和自己真实感受结合起来,焕发出夺目的异彩。仇兆鳌把它比作张僧繇画龙,有“点睛欲飞”之妙。何诗写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景色;杜诗写的是夔州附近瞿塘关上薄云依山、孤月没浪的初夜景致。夔州群山万壑,连绵不绝。飞云在峰壑中缓慢飘流,夜间光线暗淡,就象停留在那里一样。诗人用一个“宿”字,显得极为稳贴。夔州一带江流向以波腾浪涌著称。此诗用“浪中翻”三字表现江上月色,就飞动自然。诗人如果没有实感,是写不出来的。我们从这里可以悟出艺术表现上“青胜于蓝”的道理。
颈联写深夜无眠时所见所闻。这时传入耳中的,但有水禽山兽的声息。鹳,形似鹤的水鸟。鹳鹤等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这两句所表现的情景,切合夔州附近既有大江,又有丛山的自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们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不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压榨的劳动人民的一种象征么?
尾联对结。中间两联都写诗人不眠时见闻。这一联才点出“不眠”的原委。永泰元年(765)五月,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东下,次年春末来到夔州。这时严武刚死不久,继任的郭英乂因暴戾骄奢,为汉州刺史崔旰所攻,逃亡被杀。邛州牙将柏茂琳等又合兵讨崔,于是蜀中大乱。杜甫留滞夔州,忧念“战伐”,寄宿西阁时听到鹳鹤、豺狼的追逐喧嚣之声而引起感触。诗人早年就有“致君尧舜上”、“常怀契与稷”的政治抱负,而今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这一联正是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毫不见雕饰痕迹。它既写景,又写情;先写景,后写情,可说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
(陶道恕)
----------------------
黄鹤编在大历元年。杜臆:江边阁,即草阁,故云“高齐次水门”,若西阁,其名不易矣。
暝色延山径①,高斋次水门②。薄云岩际宿③,孤月浪中翻④。鹳鹤追飞静⑤,豺狼得食喧⑥。不眠忧战伐⑦,无力正乾坤。
(延暝色,将宿之时。次水门,西阁之地。上二点题,中四分承山水。云过山头,停岩似宿。月浮水面,浪动若翻。此初夜之景。鹳鹤飞静,水边所见。豺狼喧食,山上所闻。此夜深之景。忧乱萦怀,故竟夕不寐。“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何仲言诗,尚在实处摹景。此用前人成句,只换转一二字间,便觉点睛欲飞。鹤注谓鹳鹤喻军士,豺狼喻盗贼,起下战伐,时蜀有崔旰之乱。此诗,八句皆对。)
①谢灵运诗:“林壑敛暝色。”孟子:山径之蹊间。②襄沔记:城内有高斋,梁昭明造文选处。简文为晋安王时,引刘孝威等放此综核诗集,因号为高斋。次,乃次舍之次。易:“旅即次”。汉·循吏传:召信臣开通沟洫,起水门。梁简文帝诗:“寒潮浸水门。”杜臆:名胜志载关耆孙瞿塘关行记,则高斋即在关上,耆孙与客饮此,诵少陵薄云孤月诗,叹此老具眼。夔江山粗恶,唯少陵所纪处独异。③庾信诗:“云宿凤凰门。”④梁简文帝诗:“夕波照孤月。”⑤左传:郑偏愿为鹳,其御原为鹅。抱朴子: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⑥秦国策:“譬如豺狼之逐群羊。”后汉·张纲传:“豺狼当道”⑦楚辞:“夜不眠以至曙。”孔丛子:处战伐之世,务收英雄。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汉乐府民歌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 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2 ,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 3 ,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4 ,生而有之也 5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6 ,叶叶而累之 7 ,岂复有竹乎 8 ?故画竹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 日,更定矣 ① ,余拏一小舟 ② ,拥毳衣炉火 ③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 砀 ④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
韩退之独孤申叔哀辞 众万之生,谁非天耶?明昭昏蒙,谁使然耶?行何为而怒,居何故而
-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说难》) 鉴 赏 “以”是因为的意思,“泄”意为泄露。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韩非的这段
-
【原题】:施元用醉谒邑大夫胡公公暴风骤雨者也不以为浼已翌旦袖刺见之元用以喜雨十诗为谢仙尉孙公赠诗曰瓮边不识毕吏部笔下方知李翰林释其嫌一时和者相继其族兄德基复有诗箴之元用遂锐然止酒事有曲折情存彼此然百里不失为通德茂合於义元有勇於决皆是也括苍姜
-
陈子良入蜀秋夜宿江渚我行逢日暮,弭棹独维舟。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山阴黑断碛,月影素寒流。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作者简介陈子
-
古文观止·《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
-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终自驾,归去颍东田。
-
[唐]寒山人生在尘蒙,恰似盆中虫,终日行绕绕,不离其盆中。神仙不可得,烦恼计无穷。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