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菩萨蛮》全诗赏析
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作品赏析
【注释】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品评】
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以下摘自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哪些国画可以和古诗词匹配,内容包括他们找到一幅表现春天景象的国画,请你写出一句与图匹配的一句古,国画起什么名字好,急急急,国画起什么名字好,急急急。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 吕岩【洞宾】 草铺横野①六七里,笛弄②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③卧月明。 注释 横野:宽阔的原野
-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君莫爱南
-
此词见于《陈忠裕全集》,借惜花怀人,寄托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正如题中所示,此词是写“春日风雨有感”。“春日风雨”,是当时所处的环境、节候和气氛,而“有感”则是寄离词人的感慨和情怀。词之起二句,先扬后抑。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
-
【3544】五百年来王阳明(郦波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4 8万字,2017年7月第1版,68元)△共23章:①完人之问与心学之问;②父亲那座山;③理
-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
尊师重傅,使之朝夕纳诲,以辅圣德。|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尊师重傅,使之朝夕纳诲,以辅圣德。》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 ① ,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体,不可无一焉。故夙 ② 兴夜寐 ③ ,礼之制也;讨贼报仇,义之决也;恻隐 ④ 之心,仁之发也;
-
【原题】:简吴季谦坚他日柴桑之约时季谦有潭帅之命二首
-
[唐]李咸用 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 李咸用是晚唐诗人。晚唐时社会矛盾愈益突出,国势衰微
-
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