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作者】:李白 【年代】: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赏析】: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张秉戍陈长明)
猜你喜欢
  • 唐宋词之《苏轼《西江月》》原文、鉴赏和赏析

    苏轼《西江月》苏 轼 苏 轼 平山堂 ① 三过平山堂下 ② ,半生弹指声中 ③ 。十年不见老仙翁 ④ 。壁上龙蛇飞动 ⑤ 。欲吊文章太守 ⑥ ,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⑦ 。 注释

  • 白居易《留别微之》全诗赏析

    于时久与本心违,悟道深知前事非。犹厌劳形辞郡印,那将趁伴著朝衣。五千言里教知足,三百篇中劝式微。少室云边伊水畔,比君校老合先归。

  • 茶道九章

    【5310】茶道九章(吴远之著,北京:中国书店,13 5印张,2015年10月第1版,58元)△缘起、开宗明义、茶道宗师、茶韵四要(茶有大益、水之

  • 古诗文《室语》原文|注释|赏析

    [清] 唐 甄 唐子居于内 ② ,夜饮酒,己西向坐,妻东向坐,女安北向坐 ③ ,妾坐于西北隅,执壶以酌,相与笑语。唐子食鱼而甘,问其妾曰:“是所市来者 ④ ,必生鱼也?”妾对曰:“非也。是鱼死未久,即

  • 《茅塘马上·贺铸》原文与赏析

    贺铸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贺铸(1052—112

  • 苏洵《审势》原文、赏析和鉴赏

    苏洵的《审势》文章中,通过对历史的审时度势,提示人们要像耕耘一样耐心等待时机,不可急于求成。文章深思熟虑,语言简练,展现了苏洵对历史变迁的睿智和洞察力。激发读者思考,借鉴历史规律,面对挫折时保持耐心与信心,这是《审势》给予我们的启示。

  • 苏轼《仆年三十九在润州道上过除夜作此诗又二十年》全诗鉴赏

    ?或谓为关子容作。?寺官官小未朝参,红日半窗春睡酣。为报邻鸡莫惊觉,更容残梦到江南。钓艇归时菖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长江昔日经游地,尽在如今梦寐中。 作品赏析原题:仆年三十九在润州道上过除夜作此诗又二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 朝天子·庐山:仙翁何处炼丹砂,一缕白云下

    朝天子·庐山 无名氏 早霞。晚霞。装点庐山画。 仙翁何处炼丹砂。一缕白云下。 客去斋馀。人来茶罢。 叹浮生指落花。 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注释、译文和感悟

    齐景公 ① 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十一) 注释 ①齐景公:齐国国君。 【译文】 齐国国君景公向孔子询问治国的方法。孔子回答:“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