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①上孤烟②。
复值接舆③醉,狂歌五柳前。
【注解】
①墟里:村落;
②孤烟:炊烟。
③接舆:这里北裴迪。
【评析】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
知见一何高,拭眼避天位。同观洗耳人,千古应无愧。
-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更西流。吴儿生长
-
虚窗两丛竹,静室一炉香。门外红尘合,城中白日忙。无烦寻道士,不要学仙方。自有延年术,心闲岁月长。
-
王定国访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与颜长道携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时以事不得往,夜着羽衣,伫立于黄楼上,相视而笑,以为李太白死,世间无此乐三百余年矣。定国既去
-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 ① , 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②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 ③ 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则阳》 【注释】 ①触氏:寓言中虚构国名,取争斗意。②蛮氏:寓言中虚构国
-
刘代领·清水洗苦刘代领那年她高考又落榜了,在县城看完榜后,她觉得这次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一直挨到天黑才回家。第一年高考落榜对她
-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②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 ③ ,无复鸡人报晓筹 ④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⑤ 。 如何四纪为天子 ⑥ ,不及卢家有莫愁 ⑦ ? 〔注释〕 ①
-
当欲游南山行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 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 良木不十围,洪条无所因。 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 大匠无弃材,船车用不均。 锥刀各异能,何所独却前? 嘉善而矜愚,大圣亦同然。 仁者
-
《姑妄言》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部小说作品,作者不详。
该小说以言谈之道为主题,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对话和观点的冲突、辩论,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及其本质的深刻的见解和批判态度。
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对话的形式,通过不同角色的言辞,揭示社会现象的虚假和伪善。同时,作者还融入了许多俏皮话和妙语,使整个作品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此外,小说还对人性、欲望和道德问题做
-
夫璿玉致美〔2〕,不为池隍之宝〔3〕;桂椒信芳〔4〕,而非园林之实。岂其深而好远哉!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