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马嵬》原文|注释|赏析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②,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③,无复鸡人报晓筹④。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⑤。
如何四纪为天子⑥,不及卢家有莫愁⑦?
〔注释〕
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马嵬共二首,此首原列第二。马嵬,在今西安兴平县,唐置驿站。旧唐书·杨贵妃传载,安禄山叛乱,潼关失守,玄宗、贵妃等西奔,至马嵬,军变,诛杨国忠,玄宗被迫将贵妃缢死于佛室。②更九州,更有九州。史记·邹衍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所谓九州也。”③虎旅,此指扈从玄宗的禁卫军。柝,军中器具,晚上用来报更。④鸡人,皇宫中负责报晓的人。汉官仪:“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⑤据陈鸿长恨歌传载,玄宗、贵妃曾“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见之日。⑥四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此举其成数。一纪为十二年。⑦莫愁,南朝民歌中经常提到的美女,无名氏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侯。”
〔分析〕
这是一首以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为题材的咏史诗。诗题为“马嵬”,已点世上闻名的“马嵬之变”的题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首联劈空而起,夹叙夹议,精警的语句,饱含着感情色彩。相传杨贵妃死后,玄宗思念不已,曾派方士前去寻觅其魂,方士声称在海外蓬莱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并带回昔日订情信物及“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此诗首联高度概括了这类故事传说,意思是说:他生之约,渺茫难信;此生一死,相会无期。其中“徒闻”二字,说明这是道听途说,是空想而非真实,因此就否定了方士的胡说八道,把读者从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中,逐渐引入苦难的人寰尘世。下句“未卜”一词,表明作者对“他生”之说不以为然的态度,由此引申,对唐玄宗的悲切“思念”与杨贵妃的坚订来生婚约,隐含讥讽之意。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中间二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采用倒叙与对比等艺术手法,想像当日马嵬之变的情况。颔联“空闻”句,紧承上联“此生休”而来,强烈地渲染了环境的危险及气氛的紧张,形象地描绘出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出逃时的狼狈之态。为什么一个文治武功赫赫有名的君主,会落得这样的下场?诗人避开正面的回答,而采取了倒叙昔日宫中的“太平”盛况来作艺术对比。唐玄宗原是太平天子,后期荒淫腐败,沉湎酒色,安然高卧,等待鸡人报晓。孟子曾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唐玄宗平时的骄奢淫逸的太平生活中,早已蕴藏了“虎旅鸣宵柝”的深刻危机。“此日六军同驻马”上承“空闻”句,明写马嵬之变。在这里,诗人并没有注意人声鼎沸的喧闹,更没有着眼于鲜血淋漓的可怕场面。而是避实就虚,只淡淡地画出六军不发的情景,仓皇奔蜀,后有追兵,本该全速前进,却偏又六军“同驻”而不前。这样写,留给读者更多的思索余地,较之对惊天动地的兵乱作直接描叙,更觉含蓄不尽。因为“六军同驻马”以后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应如何评价和吸取教训?这一连串的问题,读者尽可能在广泛的艺术联想中,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故事来加以丰富和发展。接着的“当日七夕笑牵牛”句,是对所以发生“六军同驻马”危机的委婉回答。意思是说,此日生离死别,正是当年荒淫腐败的结果,写昔日情意缠绵的欢爱,正是为了反衬今日国破人亡的悲苦。两联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跳跃很大,马嵬与宫廷、今日之悲与昔日之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对比,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结构上,中间两联既是承接,又是转折,它们上承首联之起,下启尾联之结。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尾联以问句作结,有水到渠成、一语破的之妙。唐玄宗一生做了四五十年皇帝,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但到最后,却弄得国破家亡,连一个宠妃也保不住。这个历史教训的确发人深省,但诗人避开了直接议论和正面回答,而是再度采用强烈的艺术对比,让事实来启迪人们的思考。莫愁是古代传说中的洛阳女子,这里借以泛指民间女子。尾联二句的大意是慨叹唐玄宗做了半世皇帝,却不及民间夫妇真情相爱,能白头偕老。这是以下层人民的纯真之情和恩爱生活,来与统治者重色贪欢,导致国难,酿成绵绵长恨作对比。全诗以冷冷一问收结,语极蕴藉,有余味无穷之妙。
在历史上,歌咏马嵬之变的诗篇很多。但多对唐玄宗持同情态度,而把祸国罪责推卸给杨贵妃。就是诗圣杜甫,也难免持传统偏见,如北征写马嵬之变一段。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则在批判的同时,又对李杨的爱情悲剧,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与前人相比,就可看出李商隐独具只眼,认为唐玄宗应负国破人亡的主要罪责,从而作出了不同前人的评价。这样的艺术构思,新颖而不落俗套,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在总结历史教训中,寓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全诗对比鲜明,用笔委婉,极耐咀嚼,韵味无穷。语言也极富于表现力。尤其是诗中虚词的运用,很是微妙。“徒闻”、“未卜”、“空闻”、“无复”等,暗持讥讽批判,意随笔到,感情尽出。
〔评说〕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诗眼云:文章贵众中杰出,如同赋一事,工拙尤易见。……马嵬驿,唐诗尤多,如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颂之,其浅近乃儿童所能。义山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益奇。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何焯义门读书记:“纵横宽展,亦复讽叹有味。对仗变化生动,起联才如江海,……落句专责明皇,识见最高。”
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人七律:“‘六军’、‘七夕’,‘驻马’、‘牵牛’,信手拈来,颠到成文,有头头是道之妙。”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起句破空而来,最是妙境,况承上首(指马嵬二首其一),已点明矣,古人违章之法也。次联写事甚警。三联排宕。结句人多讥其浅近轻薄,不知却报沉痛。唐人习气不嫌纤艳也。”
-
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节选) 吴稚晖宇宙观……那我便劈头的假设着,我所谓一个,是一个活物。从他“一个”,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①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② ?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③ 。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
【题 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是《孟子·公孙丑》中的第一篇。公孙丑,姓公孙,
-
冰封已久的热情随一场情人雪下得有滋有味染白一季思绪演绎一场绽开的戏剧六角的美丽允许我做出桃之夭夭的想象然后给大地讲我与桃花的故事
-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使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张志新,一个深深热爱我们共和国的女共产党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为追求、捍卫真理而被残忍地割断喉管、处以极刑,在祖国的土
-
邯郸市博物馆里,那些散发着动人辉光的文物,从历史深处款款行来,向我们传递着先人的情怀与智慧,给人以触动和启发。 一 愈
-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出处】唐杜甫《 赠卫八处士 》。 【译注】人生常常分别后就不能相 见,往往就像参星和商星永不相会一 样。动:动辄,往往。参(shēn)与商:两 个星辰的名称。两星一
-
春秋多佳日,而“山亭水榭”的风光当分外迷人,但词人却以极冷漠的笔调作出此词,因为“良辰美景奈何天”,消除不了“凤帏”中之“寂寞”——独处无郎,便没有什么赏心乐事可言。“凤帏”句使人联想到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
-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