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王昌龄

王昌龄《西江寄越弟》全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王昌龄《西江寄越弟》全诗赏析

南浦逢君岭外还,沅溪更远洞庭山。
尧时恩泽如春雨,梦里相逢同入关。


猜你喜欢
  • 《题秋风纨扇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唐寅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秋扇见捐”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经常使用并十分著名的典故。它讲的是汉成帝时后宫婕妤班姬的悲惨故事。她本是雁门郡楼烦(今山西宁武

  • 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而习俗成于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而习俗成于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赏析》

    元好问,金代词人。金元光时曾中进士及第。少时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然当国事者无能,只能苟且余生,游览山湖,抒发自己志气。这首水调歌头写其游伊河龙门段的所见所感。景是美景,情是豪情,情景相融又增词的风彩。词人笔锋是雄伟壮大见称。上片起首

  •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赏析》

    上片“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起笔即点出德祐之难,词人用形象的语言,写亡国的巨变。朝廷还沉浸在欢歌乐舞之中,却突然被城外惊天动地的战鼓惊醒,战争的血雨腥骤然降落的皇城深宫。这里,词人借唐天宝之变写本朝之事,借历史来喻今,批判朝廷

  •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名句】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切要 ① 者也,国民之明镜 ② 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注释】①切要:最重要。②明镜:历史有借鉴作用,故曰明镜。 【释义】史学是学问中最博大最重要的一种,它是国民的明镜,

  • 古代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注释与译文

    【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释与译文]一人合抱的大树,是从细芽儿开始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一块块泥土堆积起来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抬腿走第一步开始的。老子在

  • 《五美吟·虞姬赏析》

    组诗中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汉元帝所知而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   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

  • 范仲淹《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三·晚》全诗鉴赏

    晚色动边思,去年犹未归。戌楼人已冷,目断望征衣。

  • 杜甫《收京》全诗赏析

    复道收京邑,兼闻杀犬戎。衣冠却扈从,车驾已还宫。克复成如此,安危在数公。莫令回首地,恸哭起悲风。 作品赏析《唐书》:广德元年十月,郭子仪复京师,车驾至自陕州。按公在梓州,至次年而始闻其信,此当是广

  • 苏轼《和赵景贶栽桧》全诗鉴赏

    汝阴多老桧,处处屯苍云。地连丹砂井,物化青牛君。时有再生枝,(颍之灵坛观,亦有再生桧。)还作左纽纹。王孙有古意,书室延清芬。应怜四孺子,不堕凡木群。体备松柏姿,气含芝?薰。初扶鹤立骨,未出龙缠筋。巢根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