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赠刘司户蕡》全诗赏析
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
更惊骚客後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
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
凤巢西隔九重门。
作品赏析
【注释】:刘蕡,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博学能文,性耿直,嫉恶如仇,有澄清天下之志。李商隐对他非常推崇。宣宗大中元年(847),诗人奉郑亚之命出使南郡和郑肃通好。次年正月南返时,与被贬去柳州的刘蕡在长沙一带相遇,李商隐写此诗相赠。
诗的开头从相遇的地点黄陵庙写起。黄陵庙在黄陵山上,相传为舜妃葬处。山在湘江汇入洞庭的咽喉,山峰兀立,水势奔腾。时间正是初春,漫天阴沉,加上江风浩浩,越发扬起了浊浪。看来好似“云根”一般的岸边山石和系船石墩,受到浪花的猛烈冲击。船上高高的桅杆,在江风中摇摇晃晃,分外显得日暗天昏。这是湘江惊涛骇浪的实景,更是晚唐王朝政局动荡和险恶的写照。诗人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勾画了刘蕡悲剧遭遇的社会背景。
颔联表现刘蕡的坎坷遭际,字里行间充满同情。“已断”句把刘蕡比做展翅万里的北国鸿雁(刘是燕人),刚刚要施展的雄图伟略就很快夭折了。这是隐指刘蕡应试未第。唐文宗时代,刘蕡曾应召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在对策中切论宦官专横误国,应予诛灭,一时名动京师。但因遭宦官忌恨,未予录取,初试锋芒,就遭挫折。旋被令孤楚、牛僧孺召为从事,后授秘书郎,不久即遭宦官诬陷,贬为柳州司户参军。“更惊”句即指此番遭贬。诗人把刘蕡比做受谗而被放的屈原,远贬南荒,难归乡土。前一“已”字,后一“更”字,紧凑有力地把刘的生平遭际中两件大事联结起来,通过沉痛愤慨的笔调,表现了诗人对刘的遭遇深致扼腕。
颈联又借用历史人物进一步抒写对刘蕡的敬仰和同情。“汉廷急诏”用贾谊遭贬三年后又被汉文帝召回长安,拜为梁怀王太傅的故事。这句是说,如果皇上急召贤臣,以先生之才,应是首先被召去的,还有谁可以比你先回朝廷的呢?这里高度称赞刘具有贾谊的抱负和才华,相信他一定会受到重用,敬慕和劝慰之情溢于言表。“楚路高歌”用楚国狂人接舆的故事。而刘蕡身贬楚地,恰与接舆仿佛,借刘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满腔愤激。“自欲翻”,体现了诗人对挚友的深切同情和理解。
结尾“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不仅是真挚深切的友谊之歌,更是对当时腐朽政治的愤激的控诉。两位挚友在远离家乡、远离帝京的地方不期而遇,其兴奋和喜悦之情,是可想而知的。这是“欢”的来由。然而为什么又“欢”而“复泣”呢?原来这意外相逢,恰同在他们患难之时:一个是得罪被贬;一个是长期受排挤而万里投荒。大体相同的坎坷命运和对国运的忧切,又使他们不得不泣。“欢”不过是知音乍见时一刹那间的快事,而“泣”则是经过悲愤交加的长期酝酿。欢而复泣,感情复杂而沉痛,包含着个人的失意,但主要却是为国运难扶而“泣”。末句中这一点表现得很显豁。凤巢,比喻贤臣在朝。帝王世纪说:“黄帝时,凤凰止帝东园,或巢于阿阁。”现在贤臣一时都已星散,远谪穷荒,备受排斥,“君门九重”,他们又如何可能竭忠尽智呢?诗人长期目击党争的翻云覆雨,又饱经天涯飘泊的生活,对唐王朝的黑暗现实的认识就更深切了。因而这首感情深挚的投赠之作,揉合了同情知友和忧时愤世之情。结尾的殷忧和愤懑,表面落在凤巢西隔、急诏无从上,但实际更和首联呼应。刘、李的遭遇,不都同是晚唐王朝“重碇危樯白日昏”的必然结果么?
这首诗以感慨苍凉的雄浑声调和高昂挺拔的沉郁气势,表现自己哀时忧国的情感。诗在愤激之中,寓有深讽;景语之中,渗透情语;由眼前江风的险恶联想到国家的隐忧;从同是天涯沦落的遭遇引起了欢泣交加的复杂感情,“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刘熙载艺概),寓哀怆愤激于深沉凝重之中,具有似矛盾而又统一的深厚蕴藉的独特风格,可说是古典诗歌中的艺术珍品。
(吴调公)
-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君莫作”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君莫作”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人际关系·交友”类的诗句。 为他人方便,哪怕是一点小事也要尽力
-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此诗前有小序一篇,介绍了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现录之
-
唐宋词之刘克庄《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贺新郎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②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③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④试看取、
-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霏霏云气重,闪闪浪花翻。不复知天大,空馀见佛尊。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作品赏析《杜臆》:此亦指寺前望见者。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靠靠云气动①,闪闪浪花翻②。不复知
-
《飞燕外传》 轶事小说,旧本题汉伶玄子于撰,或称唐末宋初人作。该书最早著录于南宋《郡斋读书志》传记类。今有《顾氏文房小说》本、《汉魏丛书》本、《绿窗女史》本、《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广汉魏丛书》
-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鹿鸣之什鹿鸣之什 鹿鸣之什(shí),首篇为“鹿呜”,故称“鹿鸣之什”。这里的“什”,有“什锦”、“杂编”的意思,并不确指“十篇”
-
《文史通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探讨文史理论的专著。清章学诚撰。此书始撰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嘉庆六年(1801)方大体定稿。作者生前恐此书论点 “惊世骇俗”,仅选印了部分 “近情而可听者”
-
《纲鉴易知录》 编年记事通史,清吴乘权等辑,施意周点校,1960年中华书局初刊,后多次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