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
纲鉴易知录
编年记事通史,清吴乘权等辑,施意周点校,1960年中华书局初刊,后多次重印。自北宋司马光首创编年史资治通鉴,南宋朱熹又根据通鉴的材料,另定体例,撰成资治通鉴纲目。纲鉴易知录就是这种体例的书。该书编成于清康熙年间。主要编者吴乘权,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纂有古文观止等。易知录序云:“周子静专、星若,予忘年友也。弱冠工举子业,而尤邃史学。乙酉岁,携其手辑纲目全编以示予读史之法,予遂与二子复相编辑,不闲祁寒暑雨者殆六载。”略述成书经过。该书从三皇纪到元纪凡92卷,别有明纪15卷,上溯盘古,下迄明末。所依书籍有通鉴纲目、通鉴外纪、通鉴前编、续资治通鉴纲目、明纪钞略等。其编年记事,纲举目张。所谓纲,一方面是史实的提纲,具有标题作用;同时作者又通过精简概括的文字,表达自己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看法。目是纲的详细记述。例如汉纪·太祖高皇帝条有纲“沛公入咸阳,还军灞上,除秦苛法。”目则列萧何收丞相府图籍藏之,樊哙谏沛公,张良复谏沛公颁法“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等史实。编者在“发凡”中云:“通鉴(指司马光资治通鉴)固须全读,但……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势不得不删。然信手删去,尽失头绪,如何看得明白。兹则细加斟酌,事之原委,人之始末,起伏照应,明若观火。”该书剪裁得当,通俗易懂,便于初学历史的人翻检。
-
作者: 周永才 【本书体例】
-
谱牒·如何才能修好家谱·修谱过程 家谱是一个
-
鹧鸪天 向子堙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 鳌山宫阙倚晴空。 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
-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我公古仙伯,超然羡门姿。偶怀济物志,遂为世所縻。黄龙游帝郊,箫韶凤来仪。终然反溟极,岂复安笼池。出入四十年,忧患未尝辞。一言有归意,阖府谏莫移。吾君信英睿,搜士及茅茨。无人长者侧,何以安子思。归来扫一
-
《世俗以形骸为生死,圣贤以道德为生死.赫赫与日月争光,生固生也,死亦生也.碌碌与草木
《世俗以形骸为生死,圣贤以道德为生死。赫赫与日月争光,生固生也,死亦生也。碌碌与草木同腐,死固死也,生亦死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十六万事之中,忍字为上十六万事之中,忍字为上 唐光禄卿王守和,未尝与人有争。尝于案几间大书忍字,至于帏幌之属,以绣画为之。明
-
吾舅政如此,古人谁复过。碧山晴又湿,白水雨偏多。精祷既不昧,欢娱将谓何。汤年旱颇甚,今日醉弦歌。 作品赏析按:公往来于白水奉先,在天宝十四载,是冬又探家于奉先,次年之夏,则携家赴白水矣。【邵注】白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作者: 张云清崔承枢李耘 【原诗】:我家洗砚池边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