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一曲月如霜:高适诗《听张立本女吟》全文翻译赏析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
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
清歌一曲月如霜。
高适诗鉴赏
传说唐代有个草场官张立本,其女忽为后园高姓古坟中的狐妖所魅,自称高侍郎,遂吟成此诗(全唐诗卷八六七)。
诗的内容似无深义,却创造了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暗蓝色的天空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幽篁依阶低吟。清朗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晚,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在这首诗里,景色全由人物情态写出,而人物意趣又借几笔极简炼的景物素描得到深化。“危冠广袖楚宫妆”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贵族女装,这身典雅的妆束令人联想到少女亭亭玉立的风姿;从“独步”可见庭院的空寂幽静和她清高孤傲的雅趣,而“闲庭”又表现出少女漫步吟哦的悠然神情。“逐夜凉”则借其纳凉的闲逸烘托秋爽宜人的夜色。夜静启开了少女的慧心,秋诱语发了少女的诗思。她情不自禁地从发髻上拔下玉钗,敲着阶沿下的修竹,打着拍子,朗声吟诵起来。以钗击节大约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诗中的少女,孤芳自赏,不求知音,信手击竹,对月自吟,那种心声和天籁的自然合拍似更觉美妙动听。
诗题为“听张立本女吟”,因此“清歌一曲”实是吟诗一首。古诗本来能吟能唱,可见少女的长吟听来必如清朗的歌声般婉转悦耳。前三句不写月色,直到一曲吟罢,方点出“月如霜”三字,不但使诗的意境大大开拓,也渲染了少女吟诗的音乐效果。诗人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使“霜”字与“夜凉”相应,并由此表现出少女吟咏完毕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在结尾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留下了无穷的余韵。
这首诗写女子而洗尽脂粉香艳气息,更显超脱凡俗,天然淡雅,在盛唐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这是一首借写夜季之景,寄托词人归隐而去的愿望之作。 词的上片着重歌咏“三高”,以抒发追思先贤的幽情。“挽住风前柳,问鸱夷当日扁舟,近曾来否?”表达追怀范蠡之情。笔姿潇洒,落响不凡。一下子便将读者带入了追忆住昔的艺术境界。词人以“风前
-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二、李白诗歌的历史影响 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 不仅获得了较高的地位, 而且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并且, 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李白的人格魅力 李白诗歌中
-
寄德新丈 自笑此身无定在,北州又复南州。买田何日遂归休。向来元落落,此去亦悠悠。 赤日黄尘三百里,嵩丘几度登楼。故人多在玉溪头。清泉明月晓,高树乱蝉秋。 本词标题是“寄德新丈”。德新姓王名革,“为人有
-
看题锦绣报琼瑰,俱是人天第一才。好遣文星守躔次,亦须防有客星来。
-
西方文学·残酷戏剧 残酷戏剧是由法国导演和戏
-
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希 作品赏析△庄子。万物出乎机。入乎机。家语。昔者由也为亲百里负米。史记。东郭先生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
-
想尔到边头,萧条正值秋。二年贫御史,八月古邠州。丝管闻虽乐,风沙见亦愁。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从殿中侍御史出副邠宁。)
-
祀教民昭孝,天惟德是亲。太宫严大飨,吉土兆精禋。礼乐三王盛,梯航万国宾。恩沾群动洽,庆与一阳新。奉册尊长乐,均厘及众臣。不须云物瑞,和气浃人神。
-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城东望夫